- 方洁;邓雅欣;王鹏宇;陈曦;邵德翠;汪萌芽;
目的:观察氨基胍(AG)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T2DM)小鼠认知功能,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糖尿病组(DM组)和氨基胍组(AG组)。DM组和AG组小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HFD)4周后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霉素(STZ,120 mg/kg,ip),继续予以HFD饮食喂养4周后,AG组小鼠用氨基胍灌胃治疗2周,其余小鼠灌入等量生理盐水。跳台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认知能力;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GluR1、GluR2、Bip、XBP1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跳台实验显示,与Ctrl组相比,DM组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5);经氨基胍治疗后,AG组的潜伏期较DM组延长(P<0.01)且错误次数少于DM组(P=0.051)。HE染色结果显示DM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细胞质减少,细胞排列紊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AMPA受体(GluR1,GluR2)表达水平较Ctrl组升高(P<0.05,P<0.01),经AG治疗后呈降低趋势。与Ctrl组相比,DM组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Bip和XBP1s)表达水平升高(P<0.01),经AG治疗后下降(P<0.05,P<0.01)。结论:AG可能通过减轻ERS途径从而有助于改善早期T2DM小鼠的认知功能。
2019年05期 v.38;No.184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符清胜;吴克盛;赵军;赵国海;
目的:探讨miR-124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方法:收集确诊为胃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42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株BGC-823、MGC-803、SGC-7901、AGS中miR-124的相对表达量;在胃癌细胞株BGC-823中过表达miR-124,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24前后磷酸化PI3K/AKT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24水平低于癌旁组织(0.70±0.15 vs. 1.14±0.27,t=10.14,P=0.000),胃癌细胞株中miR-124水平低于GES-1(F=38.012,P=0.000);过表达miR-124后细胞BGC-823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均减低(0.94±0.09 vs. 0.62±0.06,t=6.615,P=0.000;152.33±14.05 vs. 53.67±12.58,t=9.061,P=0.001),而细胞凋亡率增加(2.10±0.56 vs. 8.30±0.31,t=16.777,P=0.000);过表达miR-124后p-AKT、p-PI3K蛋白表达均出现下调(118.90±10.51 vs. 34.87±4.23,t=12.847,P=0.000;158.53±10.94 vs. 71.07±4.51,t=12.802,P=0.000)。结论:miR-124在胃癌中低表达;miR-124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2019年05期 v.38;No.184 414-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洪亮;余方流;黄月娥;
目的:探讨不同乳酸杆菌细胞壁肽聚糖(PG)对昆明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按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卷曲乳酸杆菌组(Group J)、嗜酸乳酸杆菌Ⅰ组(GroupⅠ)、嗜酸乳酸杆菌Ⅱ组(GroupⅡ)和嗜酸乳酸杆菌Ⅲ组(GroupⅢ)]和1个对照组,分别肠道灌服4株乳酸杆菌的肽聚糖和生理盐水,给药7 d后,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GF-β、IL-2、IL-6含量变化。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IgA含量变化。结果:4株乳酸杆菌肽聚糖均能提高SIgA的表达(P<0.05),GroupⅡ组表达水平最高;其中GroupⅠ和GroupⅡ组均能提高IL-2表达水平(P<0.05);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组均能提高TGF-β表达水平(P<0.05);而Group J、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组均能提高IL-6表达水平(P<0.05)。结论:Group J组肽聚糖主要通过体液免疫的途径促进SIgA的表达,而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组的肽聚糖参与细胞和体液免疫两条途径提高SIgA的表达。
2019年05期 v.38;No.184 419-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敬医;詹勇;余晔;张美君;仲昌顺;袁荆;吕小红;张霞;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8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首次脱机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37例患者纳入研究,25例患者撤机成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入科RDW、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G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撤机成功组RDW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RDW增加>0.7%为阈值,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为0.745,灵敏度50%,特异度88%。结论:RDW的变化可作为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指标。
2019年05期 v.38;No.184 425-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勇;汤其强;殷昊;许啟伍;
目的:探讨Willis环完整性与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anterior circulation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CMCI)临床预后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铜陵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ACMCI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21例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29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m-TICI侧支循环分级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ACMCI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入院治疗起对两组ACMCI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经治疗后两组ACMCI患者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但预后良好组ACMCI患者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观察两组的组间(F_(组间)=16.537,P_(组间)=0.000)、不同时点(F_(时间)=11.419,P_(时间)=0.001)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F_(交互)=23.251,P_(交互)=0.000)。经治疗后两组患者m-TICI分级均升高,但预后良好组m-TICI分级升高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CMCI患者m-TICI分级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Willis环完整性评分(1.61±0.25)高于预后不良组(0.67±0.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5.947,P<0.05)。以ACMCI预后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OR=2.519,95%CI:1.671~3.835)、Willis环完整性(OR=1.786,95%CI:1.105~3.121)、入院m-TICI分级(OR=2.267,95%CI:1.746~2.895)以及血管再通(OR=2.029,95%CI:1.471~3.443)为ACMC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经MRA检查后发现Willis环完整性评分较高的ACMCI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预后较好的ACMCI患者神经功能、m-TICI分级改善更为明显,且入院NIHSS、Willis环完整性、入院m-TICI分级以及血管再通是对ACMCI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9年05期 v.38;No.184 429-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郇霞;余小华;次仁卓嘎;姚彦鹏;彭杰成;
目的:探讨右室Tei指数和P波离散度(Pd)对预测高原性心脏病(HAHD)患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130例HAHD患者,于入院后检查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动图。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右室Tei指数;测量最大P波时限(P max)与最小P波时限(P min)并计算Pd。比较2组右室Tei指数、Pd等指标,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结果:心律失常组PASP、RAD、Pd及右室Tei指数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P、RAD、Pd及右室Tei指数增大是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右室Tei指数与PASP(r=0.358)、RAD(r=0.412)和Pd(r=0.374)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右室Tei指数与Pd两者具有较弱的正相关;右室Tei指数可作为预测HAHD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较可靠指标。
2019年05期 v.38;No.184 434-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少问;左学良;武健;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和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开展的14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明确直肠癌且具备腹腔镜手术指征、保肛者入组,开腹手术及一期造瘘者予以排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瘘发生组和无吻合口瘘发生组,入组低位直肠癌56例,中、高位8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结果:140例中1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14%。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发生组和无吻合口瘘发生组比较,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手术器械不当选择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手术器械不当选择使用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手术器械不当选择使用等多个因素有关。
2019年05期 v.38;No.184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全斌;段纯;秦立龙;喻艳林;王妮;鲁俊;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不同时期(急性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中性粒细胞(PMN)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弋矶山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8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期、稳定期各40例患者,并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的诱导痰中IL-8、IL-17、PMN以及血清IL-8、IL-17的水平,并将稳定期COPD患者的痰炎性因子与BODE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患者诱导痰IL-8、IL-17、PMN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急性期的痰炎性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的IL-8、IL-17、PMN水平和BODE指数均呈正相关性(r=0.804,r=0.742,r=0.637,P<0.001)。结论:IL-8、IL-17、PMN参与了COPD病程始终,检测诱导痰中的炎性因子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9年05期 v.38;No.184 4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夏友传;乔彤;司春强;薛清泉;梁双超;冯桂林;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CAS)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4月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行CEA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未使用颈动脉转流管,其中行经典CEA的患者5例,外翻CEA的患者2例。结果: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血肿,经切口引流,伤口加压治疗后痊愈。无感染、脑梗死及死亡病例。术前有头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术后相关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结论:CAS通过行CEA临床效果良好,虽手术存在严重的如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但可通过手术细节的精准控制做到手术风险可控,是治疗颅外CAS的有效手段。
2019年05期 v.38;No.184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张小海;温朝玲;夏太宝;权良忠;章朋朋;赵广超;刘春红;朱宜权;严政;薛双桃;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S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治疗单纯LDH患者15例,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及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比较短期内术前术后评分。结果: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1.73±1.22和1.06±0.70)均低于术前(7.1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ODI评分(21.85±5.40和17.65±7.51)均低于术前(43.3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acNab优良率为93.33%。结论:PSED治疗LDH,手术微创,短期疗效确切。
2019年05期 v.38;No.184 448-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桂阳;刘丹峰;
目的:对比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期和Ⅳ期混合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我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收治条件的Ⅲ期和Ⅳ期混合痔的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PPH组48例和MMH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和近远期疗效。结果:PPH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9%(47/48),MMH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5%(43/46);与MMH组相比,PP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后VAS疼痛评分等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出现肛门坠胀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需再次手术止血、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狭窄、便秘、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H治疗Ⅲ期和Ⅳ期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2019年05期 v.38;No.184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薛嘉睿;吴昌凡;梅立新;赵海峰;
目的:总结2014年1月~2018年12月皖南地区眼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85例眼眶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做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共收治住院85例眼眶肿瘤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1∶1(42∶43);41~6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共33例(38.82%);肿瘤发病时间以超过3年者最多见,共26例(30.59%)。肿瘤良∶恶性对比=65例∶20例(76.47%∶23.53%),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囊肿最多(各15例,23.07%),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最多见(13例,65%)。肿瘤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其中前路开眶56例、外路开眶24例、内外联合开眶3例、眶内容剜除2例。结论:皖南地区眼眶肿瘤发病率、年龄、性别、病理类别具有特征性,治疗首选开眶手术。
2019年05期 v.38;No.184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伍丽娟;马俊;刘少峰;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数(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突发性耳聋(SHL)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2例SHL患者与87例对照组比较。并将SHL患者分型,比较分析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血常规指标。结果:①SHL组WBC、NEUT、PLT、NLR和PLR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1),LYM低于对照组(P<0.01);②不同听力曲线类型间SHL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频下降型治疗有效组的WBC、NEUT和NLR低于无效组(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L患者发病时WBC、NEUT升高有利于实现疗效(OR=14.757,95%CI:2.498~87.169和OR=6.960,95%CI:1.080~44.868),而PLT和PLR升高则是疗效的消极因素(OR=0.119,95%CI:0.018~0.775和OR=1.016,95%CI:1.002~1.029)。结论:血常规中炎性反应指标与SHL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患者发病时血常规中WBC、NEUT、PLT和PLR对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2019年05期 v.38;No.184 458-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朱少金;鲁美静;王斌;尤琦;陶正;张岩;孙晓冬;丁伯应;陈永权;刘峰;
目的:分析非气管插管麻醉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肺癌9例,肺炎性疾病3例,肺部结核肉芽肿1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1例,合并肺大泡1例。结果:14例患者的结节直径平均为(1.81±0.97)cm,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6±6.49)h和(4.21±1.53)d。结论: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在有选择的肺部结节患者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能避免气管插管、高压机械通气及肌松药的应用。
2019年05期 v.38;No.184 462-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慧;高秀峰;李志典;夏勇惠;黄友明;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炎症型和结节/肿块型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分为炎症型病变组(22例)与结节/肿块型病变组(67例),分析比较两组诊断效率和并发症。结果:89例患者中,炎症型病变组穿刺成功率(90.91%)及诊断率(86.36%)虽较结节/肿块型病变组穿刺成功率(100.00%)及诊断率(97.0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诊断率93.30%。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两组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主要危险因素为进针深度>6 cm、合并COPD(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炎症型病灶同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将有助于减少其并发症。
2019年05期 v.38;No.184 465-467+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