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青青;韩绍辉;马金苗;张莉芬;胡聃;顼志兵;
目的:观察附萸汤对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纤维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门急诊诊断为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指南推荐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附萸汤,两组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免疫炎症指标、内皮功能指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91.23%)优于对照组(72.73%),χ~2=6.532,P=0.01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92.98%)高于对照组(76.36%),χ~2=6.055,P=0.01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均升高,LVESD、LVEDD、NT-proBNP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LVEF、LVESD、NT-proBNP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F-β1、CTGF均下降(P<0.001),且治疗组TGF-β1、CTGF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均下降(P<0.001),且治疗组IL-6、TNF-α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ET-1均下降,NO均升高(P<0.001),且治疗组AngⅡ、ET-1、NO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附萸汤可改善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
2025年04期 v.44;No.219 326-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秀祥;潘慧敏;时娜;倪亮;张智勇;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羧甲司坦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PCT、CRP、IL-6的影响。方法:选取无为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4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的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临床有效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记录研究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9例纳入研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的缓解时间缩短(P<0.05),FEV1、FVC及FEV1/FVC升高(P<0.05),而血清CRP、PCT及IL-6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羧甲司坦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时间,改善肺功能,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2025年04期 v.44;No.219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曼曼;郝瑶;张爱平;王子健;杨江华;
目的:分析皖南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1月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80例SFTS确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男75例(41.67%),女105例(58.33%),年龄26~87岁,中位年龄68岁,年龄≥65岁者113例(62.78%)。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发热(100%),常见症状包括乏力(80%)、意识障碍(23.89%)和出血(26.11%)。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肝功能异常(58.33%)、肾功能不全(47.22%)、心肌损伤(61.67%)及凝血功能障碍(73.89%)较为常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5岁)、心肌损伤、治疗延迟(>7 d)及MODS均为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心肌损伤、治疗启动延迟及MODS是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高龄患者,尽早启动治疗,预防和管理心肌损伤及MODS,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2025年04期 v.44;No.219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培恒;刘俊明;马云飞;
目的:观察加味清肺平喘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气道重塑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亳州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清肺平喘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气道重塑指标、氧化应激水平、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丙二醛(MDA)水平均下降,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5%)高于对照组(81.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清肺平喘汤可明显改善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其主要机制可能与增强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气道重塑过程有关。
2025年04期 v.44;No.219 339-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钱时俊;翟斌;农彦林;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5例CHF患者为观察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各55、80、70例,另选取同期心律失常非CHF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160),比较各组血清sST2、AngⅡ、IL-6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sST2、AngⅡ、IL-6水平对CH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ST2、Ang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增加,sST2、AngⅡ、IL-6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ST2、AngⅡ、IL-6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sST2、AngⅡ、IL-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ST2、AngⅡ、IL-6水平联合预测CHF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1.12%,AUC为0.920,均高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sST2、AngⅡ、IL-6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CHF预后预测价值较高。
2025年04期 v.44;No.219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尚贤金;邱悦;储龙生;陈鹤鸣;杨科;周志明;
目的:调查单中心诊断的遗传神经肌肉疾病,了解疾病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2024年11月就诊于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以肌无力、肌萎缩、肌疲劳和(或)肌酸激酶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罕见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外周血化验、肌电图、肌肉核磁共振、肌肉病理及基因诊断等多维度资料,了解患者疾病诊断及临床差异化表现。结果:共有30例患者纳入分析,女∶男为8∶22;就诊年龄(44.5±15.2)岁,发病年龄(35.2±17.7)岁。除2例继发炎症病因和8例散发运动神经元病之外,遗传基因变异相关患者共20例,家族病9例(45.0%),肌电图神经源改变患者6例(30.0%),肌源性病变10例(50.0%),两组肌酸激酶中位数分别为724.0(533.7,1 105.2)和464.5(201.7,2 057.2)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常见病因依次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5/20)、神经系统线粒体疾病(3/20)、运动神经元受累相关疾病(5/20)、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7/20)。其中2例新发突变,分别诊断为Miyoshi肌营养不良和MuSK突变先天性肌无力。结论:遗传神经肌肉疾病表型复杂,病因多样,需综合临床特点、血化验、神经电生理、肌肉核磁共振、肌肉病理、基因分析辅助诊断。
2025年04期 v.44;No.219 348-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晶晶;徐红燕;李光耀;李宗先;李生;
目的:探讨白光结合窄带成像(NBI)内镜对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和增生性息肉(H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1月诊断的SSL和HP各13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SSL和HP在白光和NBI模式下的内镜特征。结果:SSL和HP两组病变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呈黏液帽(OR=4.248,95%CI:2.126~8.488)、积云样表面(OR=2.674,95%CI:1.204~5.941)、扩张的隐窝开口(ECO;OR=13.847,95%CI:6.553~29.262)和增粗的树枝样血管(TBV;OR=9.843,95%CI:4.736~20.455)均是诊断SSL的影响因素(P<0.05)。黏液帽、积云样表面、ECO和TBV诊断SS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634、0.750和0.699。4项指标联合诊断SSL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均高于各项单独指标(P<0.001)。结论:黏液帽、积云样表面、ECO和TBV是SSL特征性的内镜表现。多项指标联合能够提高对SSL的诊断效能。
2025年04期 v.44;No.219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昕;黄德刚;王强;陈平波;王雷;贺华正;王方兴;陶周善;张银昌;
目的:比较关节镜微创入路空心螺钉固定与膝关节后内侧开放入路固定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4年8月收治的38例膝关节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观察组为关节镜微创入路空心螺钉固定组共12例,对照组为膝关节后内侧开放入路组共26例。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国际膝关节文件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两组间IKDC、Lysholm、VAS评分。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17.79±7.30)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现相关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IKDC、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IKDC、Lysholm评分上升幅度和VAS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关节镜微创入路空心螺钉固定与后内侧开放入路固定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术后功能恢复更佳且软组织损伤小,特别是在处理关节内损伤如半月板损伤以及早期快速康复等方面具有优势。
2025年04期 v.44;No.219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鹤;吴娟;程亮;陈佰锋;俞咏梅;黄曦;侯书法;涂雄文;
目的:分析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NSCLC)患者胸部CT征象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探讨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弋矶山医院SMARCA4-dNSCLC患者资料,总结其胸部CT特征与血清肺癌标志物表达情况,根据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定义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特点。结果:SMARCA4-dNSCLC的症状以咳嗽、咳痰居多(7/14);肿瘤影像学以团块状最多(7/17),其次为结节状(5/17),常伴分叶(14/17)、支气管截断(12/17),易致阻塞性肺炎(9/17)。患者血清肺癌标志物表达水平升高(13/16),其中糖类抗原125(CA125)最多(7/13),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最低(0/14)。中央型肺癌组(5例)在肿瘤大小、边界不(欠)清、阻塞性肺炎占比均超过周围型肺癌组(12例)患者(P<0.05)。结论:血清CA125可能是肺癌标志物中检出SMARCA4-dNSCLC效率最高者,ProGRP为其中最差者。肿瘤多呈影像学团块与结节影,且易形成分叶和支气管截断,常规胸部CT增强检查难以鉴别SMARCA4-dNSCLC,需深化疾病认知并提高警觉以防漏诊。
2025年04期 v.44;No.219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红群;黄维凤;陈灿灿;徐霞;
目的:探讨多模态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状态、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MHD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多模态运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衰弱状态及运动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蒂尔堡衰弱评估量表(TFI)总分及各维度(对照组社会衰弱维度除外)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TFI总分、躯体衰弱及心理衰弱得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运动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升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MHD患者开展多模态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躯体、心理衰弱,提高其运动依从性。
2025年04期 v.44;No.219 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新宇;王和平;周莉;张文宇;刘欢;鲁大胜;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9月住院治疗6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ACBT)。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前呼吸困难分级指数(Borg评分)、运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6MWT)]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入院时对照组[(3.27±0.69)分]和观察组[(3.20±0.61)分]Bo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Borg评分均低于训练前(P<0.001),观察组训练后Borg评分下降幅度[(1.80±0.41)分]优于对照组[(1.07±0.69)分],P<0.001;两组训练后6MWT评分均高于训练前(P<0.001),且观察组训练后6MWT上升幅度[(24.80±15.29)m]优于对照组[(10.23±9.02)m],P<0.001;两组患者训练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后ADL评分[(91.50±6.58)分]较训练前[(88.83±7.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ADL评分[(97.00±5.81)分]高于训练前[(92.00±7.30)分],P<0.001,且观察组训练后ADL评分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BT训练能够帮助CHF患者改善其呼吸困难,帮助患者提升其活动耐受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2025年04期 v.44;No.219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大艳;滕飞;孙海燕;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AP)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4月~2023年12月在太和县中医院治疗的92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干预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基于常规干预进行芒硝外敷,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联合芒硝外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干预前后的中医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P<0.05。干预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WBC、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发热、恶心、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MTL、IL-10上升幅度和GAS、TNF-α、IL-8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芒硝外敷在AP胃肠功能恢复中疗效显著,能够促进WBC、尿淀粉酶、AMS恢复,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5年04期 v.44;No.219 40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扬;李伦兰;刘晨;江波;郑莹莹;
目的: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在显微镜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6月1日~2024年5月31日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择期全麻下行显微镜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静脉滴注)34例和观察组(静脉泵入)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8、12、24、48、72 h)VA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出院当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静脉泵入相比静脉滴注,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2025年04期 v.44;No.219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