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基础医学

  • RNF18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刘志;李宁;董芳媛;万松;毛秀萍;陈甜甜;刘姿;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中环指蛋白183(RNF183)的表达及其对LUAD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LUAD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NF183表达;分析RNF18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小干扰RNA和脂质体转染技术敲低RNF183蛋白表达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RNF183干扰效果;通过台盼蓝染色、平板克隆及划痕实验检测RNF183对LUAD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RNF183在LUAD组织中的阳性率(54.84%)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14.52%),P<0.001,其在LUAD细胞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细胞;RNF183的高表达与T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RNF183的表达可抑制LUAD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及迁移(P<0.05),且干扰RNF183可降低CIP2A、p-AKT及c-Myc分子表达(P<0.05)。结论:RNF183在LUAD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可促进LUAD细胞增殖、迁移,提示RNF183有望成为LUAD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及新治疗靶点。

    2025年04期 v.44;No.219 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青蒿琥酯通过抑制M2巨噬细胞极化改善香烟烟雾暴露小鼠的气道重塑

    王洪高;杨小兰;田小平;岳小蓉;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通过调控M2巨噬细胞极化对香烟烟雾暴露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香烟烟雾诱导组和青蒿琥酯低、中、高剂量组。香烟烟雾诱导组和青蒿琥酯组小鼠进行烟熏处理,青蒿琥酯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5、50、100 mg/kg青蒿琥酯。生理数据采集检测肺功能;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参数;HE和Masson三色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SMA和E-cadheri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香烟烟雾诱导组小鼠肺功能损伤、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胶原沉积增加;气道组织中α-SMA及M2巨噬细胞标志物清道夫受体(CD163)、甘露糖受体(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减少;BALF中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青蒿琥酯治疗可改善肺功能,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和胶原沉积;降低α-SMA及M2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而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少BALF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结论:青蒿琥酯可能部分通过抑制M2巨噬细胞极化改善香烟烟雾暴露小鼠的气道重塑。

    2025年04期 v.44;No.219 3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POM基因过表达通过增强自噬促进肝癌细胞的铁死亡发生

    刘苗苗;张睿曦;王靖童;王芸;刘蓉;王惠;周逢仓;裴文俊;章尧;

    目的:探讨APOM基因过表达对肝癌细胞中铁死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进行肝癌细胞系筛选及APOM基因过表达肝癌细胞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使用EdU试剂盒、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癌细胞中GSH、ROS及MDA的水平;利用qPCR以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癌细胞中自噬关键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APOM基因过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株SNU-398和Li-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APOM基因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中的铁死亡发生(P<0.05);APOM基因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中的自噬水平(P<0.05);氯喹显著抑制由APOM基因过表达导致的铁死亡发生(P<0.05)。结论:APOM基因通过增强自噬介导肝癌细胞中铁死亡的发生。

    2025年04期 v.44;No.219 317-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药学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定眩颗粒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唐梅梅;张荣珍;毕梦非;陈颖;赵飞雨;王启源;杨秀秀;洪英;徐广飞;王存琴;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定眩颗粒中琥珀酸、栀子苷、小檗碱和茯苓酸4种主要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clipse XDB-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7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流速1 mL/min;对比分析15批定眩颗粒药材中4种成分含量差异。结果:定眩颗粒中琥珀酸、栀子苷、小檗碱、茯苓酸分离度良好,分别在59.88~1 916μg/mL(r~2=0.999 2)、24.94~798μg/mL(r~2=0.999 8)、15.63~500μg/mL(r~2=0.999 4)、22.56~722μg/mL(r~2=0.999 8)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83%(RSD=1.95%)、102.08%(RSD=2.51%)、101.74%(RSD=2.48%)、102.08%(RSD=2.19%);15批定眩颗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均相近,差异性较小,平均含量分别为1.859 3、1.279 0、0.116 9、0.639 3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性较高,重复性较好,可用作定眩颗粒的含量测定,为定眩颗粒的质量评价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v.44;No.219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医学

  • 附萸汤对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王青青;韩绍辉;马金苗;张莉芬;胡聃;顼志兵;

    目的:观察附萸汤对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纤维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门急诊诊断为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指南推荐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附萸汤,两组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免疫炎症指标、内皮功能指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91.23%)优于对照组(72.73%),χ~2=6.532,P=0.01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92.98%)高于对照组(76.36%),χ~2=6.055,P=0.01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均升高,LVESD、LVEDD、NT-proBNP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LVEF、LVESD、NT-proBNP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F-β1、CTGF均下降(P<0.001),且治疗组TGF-β1、CTGF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均下降(P<0.001),且治疗组IL-6、TNF-α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ET-1均下降,NO均升高(P<0.001),且治疗组AngⅡ、ET-1、NO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附萸汤可改善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

    2025年04期 v.44;No.219 326-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丁胺醇雾化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PCT、CRP、IL-6的影响

    齐秀祥;潘慧敏;时娜;倪亮;张智勇;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羧甲司坦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PCT、CRP、IL-6的影响。方法:选取无为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4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的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临床有效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记录研究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9例纳入研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的缓解时间缩短(P<0.05),FEV1、FVC及FEV1/FVC升高(P<0.05),而血清CRP、PCT及IL-6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羧甲司坦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时间,改善肺功能,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2025年04期 v.44;No.219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皖南地区18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梁曼曼;郝瑶;张爱平;王子健;杨江华;

    目的:分析皖南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1月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80例SFTS确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男75例(41.67%),女105例(58.33%),年龄26~87岁,中位年龄68岁,年龄≥65岁者113例(62.78%)。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发热(100%),常见症状包括乏力(80%)、意识障碍(23.89%)和出血(26.11%)。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肝功能异常(58.33%)、肾功能不全(47.22%)、心肌损伤(61.67%)及凝血功能障碍(73.89%)较为常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5岁)、心肌损伤、治疗延迟(>7 d)及MODS均为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心肌损伤、治疗启动延迟及MODS是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高龄患者,尽早启动治疗,预防和管理心肌损伤及MODS,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2025年04期 v.44;No.219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加味清肺平喘汤对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气道重塑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培恒;刘俊明;马云飞;

    目的:观察加味清肺平喘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气道重塑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亳州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清肺平喘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气道重塑指标、氧化应激水平、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丙二醛(MDA)水平均下降,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5%)高于对照组(81.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清肺平喘汤可明显改善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其主要机制可能与增强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气道重塑过程有关。

    2025年04期 v.44;No.219 339-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Ang Ⅱ、IL-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钱时俊;翟斌;农彦林;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5例CHF患者为观察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各55、80、70例,另选取同期心律失常非CHF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160),比较各组血清sST2、AngⅡ、IL-6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sST2、AngⅡ、IL-6水平对CH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ST2、Ang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增加,sST2、AngⅡ、IL-6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ST2、AngⅡ、IL-6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sST2、AngⅡ、IL-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ST2、AngⅡ、IL-6水平联合预测CHF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1.12%,AUC为0.920,均高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sST2、AngⅡ、IL-6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CHF预后预测价值较高。

    2025年04期 v.44;No.219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单中心遗传神经肌肉疾病谱临床特征和基因诊断

    尚贤金;邱悦;储龙生;陈鹤鸣;杨科;周志明;

    目的:调查单中心诊断的遗传神经肌肉疾病,了解疾病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2024年11月就诊于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以肌无力、肌萎缩、肌疲劳和(或)肌酸激酶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罕见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外周血化验、肌电图、肌肉核磁共振、肌肉病理及基因诊断等多维度资料,了解患者疾病诊断及临床差异化表现。结果:共有30例患者纳入分析,女∶男为8∶22;就诊年龄(44.5±15.2)岁,发病年龄(35.2±17.7)岁。除2例继发炎症病因和8例散发运动神经元病之外,遗传基因变异相关患者共20例,家族病9例(45.0%),肌电图神经源改变患者6例(30.0%),肌源性病变10例(50.0%),两组肌酸激酶中位数分别为724.0(533.7,1 105.2)和464.5(201.7,2 057.2)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常见病因依次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5/20)、神经系统线粒体疾病(3/20)、运动神经元受累相关疾病(5/20)、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7/20)。其中2例新发突变,分别诊断为Miyoshi肌营养不良和MuSK突变先天性肌无力。结论:遗传神经肌肉疾病表型复杂,病因多样,需综合临床特点、血化验、神经电生理、肌肉核磁共振、肌肉病理、基因分析辅助诊断。

    2025年04期 v.44;No.219 348-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白光结合窄带成像内镜对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的诊断价值

    张晶晶;徐红燕;李光耀;李宗先;李生;

    目的:探讨白光结合窄带成像(NBI)内镜对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和增生性息肉(H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1月诊断的SSL和HP各13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SSL和HP在白光和NBI模式下的内镜特征。结果:SSL和HP两组病变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呈黏液帽(OR=4.248,95%CI:2.126~8.488)、积云样表面(OR=2.674,95%CI:1.204~5.941)、扩张的隐窝开口(ECO;OR=13.847,95%CI:6.553~29.262)和增粗的树枝样血管(TBV;OR=9.843,95%CI:4.736~20.455)均是诊断SSL的影响因素(P<0.05)。黏液帽、积云样表面、ECO和TBV诊断SS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634、0.750和0.699。4项指标联合诊断SSL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均高于各项单独指标(P<0.001)。结论:黏液帽、积云样表面、ECO和TBV是SSL特征性的内镜表现。多项指标联合能够提高对SSL的诊断效能。

    2025年04期 v.44;No.219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节镜微创入路与后内侧开放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疗效比较

    杨昕;黄德刚;王强;陈平波;王雷;贺华正;王方兴;陶周善;张银昌;

    目的:比较关节镜微创入路空心螺钉固定与膝关节后内侧开放入路固定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4年8月收治的38例膝关节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观察组为关节镜微创入路空心螺钉固定组共12例,对照组为膝关节后内侧开放入路组共26例。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国际膝关节文件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两组间IKDC、Lysholm、VAS评分。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17.79±7.30)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现相关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IKDC、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IKDC、Lysholm评分上升幅度和VAS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关节镜微创入路空心螺钉固定与后内侧开放入路固定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术后功能恢复更佳且软组织损伤小,特别是在处理关节内损伤如半月板损伤以及早期快速康复等方面具有优势。

    2025年04期 v.44;No.219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特征分析

    张鹤;吴娟;程亮;陈佰锋;俞咏梅;黄曦;侯书法;涂雄文;

    目的:分析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NSCLC)患者胸部CT征象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探讨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弋矶山医院SMARCA4-dNSCLC患者资料,总结其胸部CT特征与血清肺癌标志物表达情况,根据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定义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特点。结果:SMARCA4-dNSCLC的症状以咳嗽、咳痰居多(7/14);肿瘤影像学以团块状最多(7/17),其次为结节状(5/17),常伴分叶(14/17)、支气管截断(12/17),易致阻塞性肺炎(9/17)。患者血清肺癌标志物表达水平升高(13/16),其中糖类抗原125(CA125)最多(7/13),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最低(0/14)。中央型肺癌组(5例)在肿瘤大小、边界不(欠)清、阻塞性肺炎占比均超过周围型肺癌组(12例)患者(P<0.05)。结论:血清CA125可能是肺癌标志物中检出SMARCA4-dNSCLC效率最高者,ProGRP为其中最差者。肿瘤多呈影像学团块与结节影,且易形成分叶和支气管截断,常规胸部CT增强检查难以鉴别SMARCA4-dNSCLC,需深化疾病认知并提高警觉以防漏诊。

    2025年04期 v.44;No.219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口腔医学

  • C-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与AH Plus热牙胶充填技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雷凡;孙红;徐倩;端木婷婷;陈亮;

    目的:探讨C-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和AH Plus糊剂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在根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2024年1~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根管治疗患者,81例采用C-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83例采用AH Plus糊剂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比较两组根管充填时间、根管充填质量(X线片观察糊剂是否超充)及术后24 h、1周后疼痛程度。结果:C-Root SP组根管充填时间[(46.94±12.30)s]低于AH Plus组[(124.88±30.36)s],P<0.001。C-Root SP组患者24 h内疼痛发生率(4.94%)低于AH Plus组(16.88%),P<0.05。两组根管充填封闭剂充填质量和治疗术后1周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和AH Plus糊剂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进行根管治疗均可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C-Root SP单尖充填术后短期疼痛程度缓解效果较好且能有效缩短根管治疗时间。

    2025年04期 v.44;No.219 365-36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麻醉医学

  •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苏醒期谵妄的临床观察

    汪俊;刘俊霞;刘伟;孙盈盈;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E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12月62例6~11岁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32)和氢吗啡酮(H组,n=30),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加强气管导管)。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等容量的0.9%生理盐水5 mL或氢吗啡酮10 ug/kg(0.9%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比较两组入PACU时(T_1)、10 min(T_2)、出PACU时(T_3)、术后1 h(T_4)、术后2 h(T_5)PAED评分及FLACC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ED发生率。问卷调查患儿父母并比较患儿术后48 h内新发适应不良行为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T_2、T_3时MAP、HR均高于T_1时,且C组患者在T_2~T_5时MAP、HR均高于H组(P<0.05);两组患儿在T_2~T_4时PAED、FLACC均高于T_1时,且C组患儿在T_2~T_5时PAED、FLACC均高于H组(P<0.05);H组患者ED发生率(13.33%)低于C组(37.50%)(P<0.05),但两组患儿追加镇痛、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儿均出现了新的适应不良行为,且H组患儿总术后48 h新适应不良行为发生率(10.00%)低于C组(34.38%)(χ~2=5.262,P=0.022)。结论: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可明显降低扁桃体腺样体术后ED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新发适应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可能与氢吗啡酮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的作用及其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减轻有关。

    2025年04期 v.44;No.219 368-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预防医学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济毒性与体力活动发展轨迹研究

    魏小飞;王少波;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轨迹异质性,并分析MHD患者经济毒性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发展轨迹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145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识别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变化轨迹;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体力活动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145例MHD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发展轨迹呈3种不同趋势,即体力活动降低组、体力活动不稳组和体力活动稳定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力活动稳定组相比,高经济毒性、活动知识小部分了解、营养不良、血红蛋白异常升高均是体力活动降低组的危险因素(P<0.05),透析频率≥3次/周、低通量透析、高经济毒性均是体力活动不稳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发展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临床可通过制定针对患者经济毒性、活动知识等变量的干预方案,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

    2025年04期 v.44;No.219 37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医学专科生智能手机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江文艺;王欣迪;徐勤;陶秀彬;刘欢;张铭;

    目的:分析医学专科生智能手机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状在学业倦怠与智能手机成瘾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安徽省某医学专科学校每个年级的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现场进行调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科学性。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SAS-SV)、学业倦怠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对1 819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医学专科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医学专科生智能手机成瘾发生率为33.8%,处于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医学专科生智能手机成瘾与学业倦怠和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594、0.460;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医学专科生学业倦怠和抑郁得分高、有孤独感和留守儿童经历,其智能手机成瘾得分高(P<0.05);学业倦怠在抑郁与智能手机成瘾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贡献率为62.13%。结论:医学专科生智能手机成瘾情况较为严重,学业倦怠、抑郁、孤独和留守儿童经历是智能手机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学业倦怠在抑郁与智能手机成瘾间发挥中介作用。学校和家庭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教育,帮助学生缓解学业负担、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和干预智能手机成瘾的发生。

    2025年04期 v.44;No.219 37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学教育研究

  • 以社区服务为导向创新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施六霞;陶桃;王杰;孙翼;唐浩如;邓超;王之恒;

    目的:探讨以社区服务为导向创新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授课教师详细介绍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根据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程度及自愿原则等进行分组,即社区实践组(30名)和对照组(60名)(1∶2匹配,如性别、班级等)。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形式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参加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反馈、对开展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建议等。结果:30名口腔医学生在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社区服务时长47.78(39.11,67.15)h。社区实践组学生案例分析(92.17±10.23)、理论考试(84.63±4.29)及总评成绩(86.93±3.52)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8.00±16.70、78.65±6.20和78.46±6.93),P<0.001。口腔医学生通过多样化社区实践活动,在能够增加与人沟通的机会、有机会见识到临床病例、加深理论知识的认知等方面的赞成/同意均达85%以上,建议在今后的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完善社区实践方案、加强实践导向评价机制建设、将社区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支持/同意均达85%以上。结论:通过开展多样化社区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口腔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充分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社区服务价值观。

    2025年04期 v.44;No.219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Mini-CEX联合DOPS双轨教学评价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宣丹;汪筱莞;王莉;徐慧;毛桐俊;李志;徐亮;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DOPS)双轨评价体系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轮转的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纳入住培医师50名,采用随机化分配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Mini-CEX联合DOPS教学评价模式,轮转结束出科前两组均进行Mini-CEX联合DOPS考核评价、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研究组Mini-CEX考核评分、DOPS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技能考核成绩、出科考核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ni-CEX联合DOPS双轨评价在风湿免疫科住培教学中可提高住培医师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4期 v.44;No.219 38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大学生科技园地

  • NADPH氧化酶介导WSP对DSS诱导UC大鼠结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金铭;郭晨欣;汪忠颖;潘青松;杨梦帆;李慧;孙丽;王海华;

    目的:观察水溶性蜂胶(W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硫酸葡聚糖(DSS)诱导复制UC大鼠模型,实验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UC组、低剂量蜂胶组(WSP-L组,50 mg/kg)、中剂量蜂胶组(WSP-M组,100 mg/kg)、高剂量蜂胶组(WSP-H组,200 mg/kg)、美沙拉嗪组(MS组,350 mg/kg)。除CON组外,各组通过自由饮用5%DSS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随后,除UC组和CON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大鼠按上述药物浓度每天相同时间点等容积灌胃1次,连续7 d。观察指标包括大鼠每天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值,通过PAS染色判断结肠组织结构及肠黏膜屏障杯状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测量大鼠血清中DAO活性,IL-6、TNF-α、D-LA含量,大鼠结肠组织匀浆NOX_1、NOX_2含量。结果:WSP-L组、WSP-M组、WSP-H组和MS组第8、10、12、14天DAI评分均较UC组降低(P<0.05)。UC组大鼠结肠长度较CON组缩短(P<0.05),WSP-L组、WSP-M组、WSP-H组和MS组大鼠结肠长度较UC组增长(P<0.05)。与CON组大鼠比,UC组大鼠结肠黏膜镜下充血糜烂,杯状细胞少见;与UC组比,WSP-L组、WSP-M组、WSP-H组和MS组大鼠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升高,损伤程度缓解。UC组大鼠IL-6、TNF-α、D-LA含量及DAO活性均高于CON组(P<0.05),WSP-L组、WSP-M组、WSP-H组和MS组大鼠IL-6、TNF-α、D-LA含量和DAO活性均低于UC组(P<0.05)。UC组大鼠结肠NOX_1、NOX_2含量均较CON组增加(P<0.05),WSP-L组、WSP-M组、WSP-H组和MS组结肠中NOX_1、NOX_2含量均较UC组下降(P<0.05)。结论:WSP通过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对UC大鼠肠炎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2025年04期 v.44;No.219 388-39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护理学

  • 多模态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状态、运动依从性的影响

    刘红群;黄维凤;陈灿灿;徐霞;

    目的:探讨多模态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状态、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MHD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多模态运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衰弱状态及运动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蒂尔堡衰弱评估量表(TFI)总分及各维度(对照组社会衰弱维度除外)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TFI总分、躯体衰弱及心理衰弱得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运动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升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MHD患者开展多模态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躯体、心理衰弱,提高其运动依从性。

    2025年04期 v.44;No.219 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胡新宇;王和平;周莉;张文宇;刘欢;鲁大胜;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9月住院治疗6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ACBT)。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前呼吸困难分级指数(Borg评分)、运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6MWT)]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入院时对照组[(3.27±0.69)分]和观察组[(3.20±0.61)分]Bo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Borg评分均低于训练前(P<0.001),观察组训练后Borg评分下降幅度[(1.80±0.41)分]优于对照组[(1.07±0.69)分],P<0.001;两组训练后6MWT评分均高于训练前(P<0.001),且观察组训练后6MWT上升幅度[(24.80±15.29)m]优于对照组[(10.23±9.02)m],P<0.001;两组患者训练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后ADL评分[(91.50±6.58)分]较训练前[(88.83±7.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ADL评分[(97.00±5.81)分]高于训练前[(92.00±7.30)分],P<0.001,且观察组训练后ADL评分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BT训练能够帮助CHF患者改善其呼吸困难,帮助患者提升其活动耐受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2025年04期 v.44;No.219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穴位贴敷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李大艳;滕飞;孙海燕;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AP)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4月~2023年12月在太和县中医院治疗的92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干预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基于常规干预进行芒硝外敷,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联合芒硝外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干预前后的中医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P<0.05。干预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WBC、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发热、恶心、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MTL、IL-10上升幅度和GAS、TNF-α、IL-8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芒硝外敷在AP胃肠功能恢复中疗效显著,能够促进WBC、尿淀粉酶、AMS恢复,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5年04期 v.44;No.219 40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在腰椎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郭扬;李伦兰;刘晨;江波;郑莹莹;

    目的: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在显微镜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6月1日~2024年5月31日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择期全麻下行显微镜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静脉滴注)34例和观察组(静脉泵入)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8、12、24、48、72 h)VA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出院当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静脉泵入相比静脉滴注,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2025年04期 v.44;No.219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投稿须知

    <正>1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主要反映科研、教学、医疗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短篇报道等栏目,欢迎院内外作者投稿。凡属国家级科研资助项目或获奖成果论文,经审稿通过将优先发表。2本刊已入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等。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予声明。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自负。

    2025年04期 v.44;No.219 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