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专家笔谈

基础医学

  • 蛇毒抗高凝状态酶对小鼠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

    朱伟杰;张正明;许力;芮景;

    目的:研究蛇毒抗高凝状态酶(AHCSE)对实验性小鼠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用AHCSE,阿霉素,AHCSE+阿霉素,生理盐水经尾静脉注射,10d后观察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含量,骨髓粒细胞比例及粒红比,脾系数。结果:蛇毒抗高凝状态酶能刺激骨髓造血细胞显著增生,血清IL-3含量,骨髓粒细胞比例及粒红比,脾系数AHCSE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CSE能显著刺激骨髓增生可能与激活细胞免疫机制使细胞因子IL-3增加有关。

    2007年02期 No.111 83-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碘化砷-硫脲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汪茗;谢向荣;戚之琳;毕富勇;

    目的:探讨新型砷剂配合物砷化砷-硫脲(AsI3-Tu)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砷化砷-硫脲作用于HL-60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①各实验组AsI3-Tu均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与时间和剂量相关。②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可见AsI3-Tu各浓度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③AsI3-Tu各浓度组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表达水平与AsI3-Tu剂量呈负相关。结论:AsI3-Tu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HL-60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2007年02期 No.11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假丝酵母菌分离和鉴定方法的探讨

    王萍;董群;厉荣玉;

    目的:建立一种白假丝酵母菌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选用经改良沙氏培养基培养白假丝酵母菌,观察假菌丝、厚膜孢子,芽管形成,并结合糖发酵和其他生化试验给以初步鉴定,新法提取DNA作最后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和生化反应证实菌种为Candida albicans1型。DNA提取表明菌种与标准株DNA带型完全相同,提取DNA浓度(1.06±0.29)μg/μl,纯度好(OD260/OD280>1.7)。结论:本法制备的培养基适合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鉴定。

    2007年02期 No.111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地区汉族人群H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孙玲玲;褚迅;黄薇;

    目的:检测华东地区汉族人群HB-1基因的多态性,并与国外数据库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8例华东地区汉族正常个体全血标本中HB-1基因启动子、全部2个外显子及邻近的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变化,所得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SNP数据库(dbSNP)进行比较。结果:在188例正常样本中共发现6个SNPs,5个位于启动子,一个位于编码区,在dbSNP数据库中均已报道,但有6个数据库已报道的SNPs在本次研究中未能证实。结论:华东地区汉族人群HB-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dbSNP数据库中的资料存在差异,为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HB-1基因相关疾病提供可靠数据。

    2007年02期 No.11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滁州市家庭起居室孳生粉螨的初步调查

    吕文涛;李朝品;武前文;

    目的:调查滁州市家居环境中粉螨孳生情况。方法:采取直接镜检法。结果:经调查表明,40.8%标本发现粉螨,其中床面灰尘样本粉螨的阳性率为64.5%,地面灰尘粉螨的阳性率为53%,衣物灰尘粉螨的阳性率为34%和家具灰尘粉螨的阳性率为24.5%,检获粉螨14种,隶属于5科11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环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margalef为0.461~1.372,Shannon-Wiener指数(H′)为1.513~2.331,Pielou指数(J)为0.909~0.940。结论:温湿度及粉螨孳生食性对不同环境中粉螨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起直接限制作用,而人类干扰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007年02期 No.111 89-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CD146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

    王起武;查斌;王章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CD146(Mel-CAM,MUC18)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与PC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PCa、20例癌前病变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146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结果:39例PCa中32例CD146蛋白表达阳性(82.05%,32/39),较癌前病变组及BPH组明显增高,与病理分级无关,但在浸润型肿瘤(C+D)期与局限性肿瘤(A+B)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a组织中MVD38.75±9.50,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结论:CD146与PCa微血管形成相关;CD146表达和微血管的形成在PCa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146蛋白的表达和MVD有助于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

    2007年02期 No.111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汪和贵;柯永胜;杨浩;纪勤炯;曹蘅;王安才;芮世宝;唐军;吴明;蔚有权;刘文洁;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率为98.3%;造影成功112例,成功率为92.5%,9例失败,其中7例为老年女性患者;14例行PCI治疗。局部血肿1例(0.9%),术后无桡动脉闭塞、出血、夹层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病人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选择病例时对于身材矮小、桡动脉搏动细弱的老年女性应慎重。

    2007年02期 No.111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内镜和病理形态学特征分析

    汪玉兰;张国政;袁鹤鸣;韩真;张帆;

    目的:探讨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息肉病患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26例肠镜检查出息肉病例891例(1298枚),检出率10.83%,其中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488例(715枚),检出率5.93%,化生性息肉210例239枚,化生性息肉病11例61枚,炎性息肉166例210枚,炎性息肉病9例51枚,幼年性息肉75例81枚,幼年性息肉病4例23枚,Peutz-Jeghers息肉4例7枚,Peutz-Jeghers息肉病9例43枚。息肉多见直肠,化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1.0cm最多见,幼年性息肉以1.0~2.0cm最多,4例幼年性息肉病中1例随访2年后,一枚最大的息肉(3.0×2.5cm)出现癌变,9例Peutz-Jeghers息肉病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送检已切息肉,发现3例部分息肉粘膜呈腺瘤样增生伴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结论: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病具有恶变潜能,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加癌变率递增,大肠镜检查息肉病患者应多部位活检,并定期随访,尽可能予以息肉切除。

    2007年02期 No.111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单双吻合器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陈贤军;茆家定;吴佩;黄鹤;

    目的:探讨单双吻合器吻合法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单、双吻合器吻合法联合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24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行单吻合器吻合149例、双吻合器吻合97例,整个手术进程顺利,术中大出血2例(0.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8例(3.3%),其中直肠阴道漏2例(0.8%),吻合口狭窄9例(3.7%),吻合口出血4例(1.6%),切口感染15例(6.1%),术后切口裂开3例(1.2%),术后肛门坠胀不适57例(23.2%),局部复发9例(3.7%),肝脏转移10例(4.1%),腹腔广泛转移4例(1.6%)。结论:单双吻合器与TME联合应用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有效、安全的术式,不仅能够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而且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保肛率。

    2007年02期 No.111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表皮囊肿癌变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黄小梅;张帆;邵金贵;

    目的:研究和探讨表皮囊肿及其癌变的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例表皮囊肿癌变进行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表皮囊肿的囊壁内衬上皮出现异常增生,增生的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核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呈典型鳞状细胞癌结构,并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结论:表皮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极少癌变;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辅以局部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2007年02期 No.111 109-11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angman骨折的分类及治疗

    丁国正;姜宗园;何海龙;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手术治疗的54例Hangman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Levine分型标准,I型3例,Ia型4例,Ⅱ型28例,Ⅱa型8例,Ⅲ型11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22~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高处跌落伤16例,重物砸伤10例。2例出现神经症状。Ⅱ型和Ⅱa型有9例伴有C2、3椎间盘突出采用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及钢板固定;有明显不稳的7例加用后路椎弓根固定;不伴有C2、3椎间盘突出的20例则采用后路固定。Ⅲ型骨折有4例术前复位满意并不伴有椎间盘突出,直接后路固定;另7例均先前路C2、3椎间隙减压植骨钢板固定,其中复位不满意的3例加做C1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结果:除3例Ⅲ型外,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颈部疼痛症状全部消失。结论:Levine分型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Ⅱ型骨折有C2、3椎间盘突出而选择前路固定,否则行后路固定。Ⅲ型骨折术前复位完全则可按Ⅱ型骨折同样处理,复位不完全则需先行前路C2、3融合固定,再行后路固定。

    2007年02期 No.111 112-11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浮膝45例的疗效分析

    王凌挺;徐宏光;王弘;刘平;丁国正;黄德刚;姜宗圆;宣华兵;

    目的:总结45例创伤性浮膝治疗的经验,探讨创伤性浮膝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6月~2005年4月共收治45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治疗方法分为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将两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0·5~6年的随访(平均2.7年),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者优良率为92%,非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优良率为75%。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其疗效、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创伤性浮膝是一种重度不稳定损伤,在治疗中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结合CPM,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总体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7年02期 No.11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异搏定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王和庚;程钢;罗志军;颜玲;

    目的:评价异搏定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增生性瘢痕和60例瘢痕疙瘩,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异搏定和激素局部注射,比较总有效率和副作用总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比较P值>0.05,差异无显著性;副作用总发生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值<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搏定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一种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大的方法。

    2007年02期 No.111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体尺骨骨钉治疗腕舟骨骨折

    郭涛;梁清宇;

    目的:总结自体尺骨骨钉作为内植物对39例腕舟骨骨折的病人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对39例腕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加自体尺骨骨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从术后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疗效评估。随访39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2例背屈时轻微疼痛,1例疼痛较重。按刘树清功能评定标准评价[1],优良率达91.11%。结论:自体尺骨骨钉治疗腕舟骨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2007年02期 No.111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胸腔镜手术23例分析

    王晨;陈后鹏;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胸部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与效果。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疾病23例,其中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术14例;凝固性血胸清除、粘连带止血2例;纵隔肿瘤切除术3例;肺叶切除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2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1例。结果:治疗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对美容影响小的优点。肺大疱切除可列为首选治疗术式。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是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目前VATS临床应用有局限性,不能代替常规开胸手术,对手术操作难度大的病变或较大的肿瘤仍选择常规开胸手术为宜。

    2007年02期 No.111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真菌性鼻-鼻窦炎32例的临床回顾

    王文;刘少峰;沈昌德;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分型与鼻内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32例(34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54个月,全组病例获得治愈。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易误诊;术前CT、MRI检查可助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对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并具有微创的优点。

    2007年02期 No.11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哮喘儿童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检测分析

    易建军;陈嫕;

    目的:了解本地区哮喘患儿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哮喘患儿,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国际标准化的变应原试剂12种,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其年龄、性别、不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过敏原皮试阳性率婴幼儿低于儿童;同一患儿多种过敏原皮试同时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单种过敏原皮试阳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以尘螨的阳性率最高,其中屋尘螨247例(77.67%),粉尘螨245例(77.04%),最少为杂草2例(0.63%)。结论:尘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但其对婴幼儿的影响较儿童小;哮喘患儿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同时阳性;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对患儿痛苦小,易于操作,可用于临床进行过敏原的检测。

    2007年02期 No.111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附100例报告)

    尚卫政;项本宏;胡俊;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并与用传统方法实施的11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传统方法为44%,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的供血,是降低皮瓣坏死的关键,且可减少创面感染和瘢痕挛缩等并发症。

    2007年02期 No.111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韩正胜;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以下简称后发障)的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分别对7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发障进行后囊膜切开。结果:全部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5者66眼,占86.8%,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障操作简易、安全且疗效确切。

    2007年02期 No.111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95例

    张俊德;梁清宇;耿家金;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9月至2005年4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共95例,其中横型骨折25例,短斜型骨折49例,长斜型骨折9例,粉碎型骨折11例,多段骨折1例。合并股骨干及胫骨干骨折1例。上1/3骨折23例,中1/3骨折48例,下1/3骨折24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骨折愈合率98%,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骨折不愈合率2%,主钉断裂率1%,手术失败率3%。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术中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术后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07年02期 No.111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陆玉和;顾建平;唐守言;何旭;陈学银;张春洋;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5例经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Greenfield滤器,后在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600~900万U。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展开良好,溶栓治疗显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溶栓过程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现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2007年02期 No.111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持续性ST-T改变经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的临床意义

    韦朝生;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对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2例持续性ST-T改变者经TEAPT的动态ST-T变化以及阳性结果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经TEAPT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结果:3例(25%)经TEAPT阳性中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危险因素至少2项。9例阴性者2项危险因素2例,其中1例孤立性U波倒置,合并阳性者计4例,经冠脉造影均有1支及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结论: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不是慢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经TEAPT阳性或有孤立性U波倒置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2项者应尽快作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2007年02期 No.111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溃疡224例内镜及病理分析

    严晓霞;

    2007年02期 No.111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医医学

  •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BDNF表达的法医学研究

    范琰琰;李永宏;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BDNF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Mar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5min、30min、lh、3h、6h、12h、24h、48h、72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BDNF的表达,以正常大鼠和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大鼠即有少量BDNF的表达。打击后15min,BDNF表达增强,1h达高峰,48h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我保护机制;BDNF的时序性变化可望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

    2007年02期 No.11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肿瘤案例的法医学鉴定

    李红妍;李永宏;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肿瘤的案例中伤与病的关系,总结法医学鉴定经验,探寻其规律。方法:选择典型案例4例,重新审查,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伤病关系。结果:鉴定结论1例无因果关系,2例损伤参与度10%,1例损伤参与度0%。结论:颅脑损伤与颅内肿瘤的伤病关系分析要从了解病史、明确肿瘤的性质、伤和病与损伤结果的因果关系等多方面考虑,得出科学而客观的鉴定结论。

    2007年02期 No.111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麻醉医学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

    张鹏;金孝岠;陈永权;曹亚;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I~Ⅱ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BM组)、实验组1(B1组)、实验组2(B2组)。镇痛药物为:BM组(n=20)0.1125%布比卡因+0.004%吗啡;B1组(n=20)0.1125%布比卡因+0.004%布托啡诺;B2组0.112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3ml/h。结果:①VAS、BCS评分在术后8h,BM组低于B1组,BM组与B2组无明显差异。B1组与B2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②并发症:各组恶心呕吐、搔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112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0.1125%布比卡因+0.004%吗啡组相比无明显改善。

    2007年02期 No.111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影像医学

  • 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丁治民;宣家文;陈远军;

    目的:探讨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20例,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6例,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脊索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MRI表现缺乏典型征象,往往难以诊断,其中3例误诊。结论:MRI检查,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结构、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鞍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2007年02期 No.111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中医中西医结合

  • 《内经》中医妇科治疗学探讨

    曹俊岩;程宜福;

    目的:探讨《内经》妇科治疗学的理论和内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经》妇科治疗学的“天人相应”理论、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结果:整理出《内经》妇科治疗学的系统理论。结论:《内经》妇科治疗学理论对当今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7年02期 No.111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张华;

    2007年02期 No.111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护理

  • 不同方法检测血糖的差异性研究

    鄂丽丽;

    目的:寻找不同方法检测血糖过程中的缺陷,减少检测偏差和提高临床应用效率。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方式,使用静脉血法(静脉法)、指端自然法(自然法)、指端阻断法(阻断法)采集血标本用微量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并将测得值与静脉血生化法(生化法)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三种采血方式所测血糖值与生化法测得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法组发生重复穿刺的机率(0%)较自然法组(15.69%)明显降低(P<0.01);阻断法组疼痛发生率(1.96%)明显低于自然法组(45.09%)(P<0.01)。结论:静脉法、自然法、阻断法三者均可用于临床的微量血糖监测,阻断法可明显降低重复穿刺率和减轻疼痛,有助于提高临床应用效率。

    2007年02期 No.111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肾内窥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曾美红;

    2007年02期 No.111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