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民;张莺莺;吕坤;
目的:研究微小RNA-139(miR-139)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过敏性哮喘小鼠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的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通过尘螨蛋白(Df1)联合氢氧化铝佐剂雾化攻击的方法诱导致敏和激发C57BL/6小鼠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进行致敏和雾化吸入磷酸盐缓冲液激发。末次雾化吸入24 h后获取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qRT-PCR检测过敏性哮喘小鼠BALF中miR-139表达水平;分别静脉注射miR-139 antagomir及其对照PBS至过敏性哮喘小鼠;通过HE及PAS染色观察过敏性哮喘小鼠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水平;通过小鼠肺功能仪,观察各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气道组织中相关炎性细胞数目;通过ELISA检测BALF上清液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M1/M2巨噬细胞比例变化;qRT-PCR检测BALF细胞M1/M2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结果:过敏性哮喘小鼠BALF中miR-139表达增高(P<0.05);抑制miR-139表达水平后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程度减轻,BALF中炎性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P<0.05);BALF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及其相关标志物表达减少。结论:干扰miR-139表达水平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有效降低Df1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易感性。
2021年05期 v.40;No.196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7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民;张莺莺;吕坤;
目的:研究微小RNA-139(miR-139)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过敏性哮喘小鼠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的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通过尘螨蛋白(Df1)联合氢氧化铝佐剂雾化攻击的方法诱导致敏和激发C57BL/6小鼠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进行致敏和雾化吸入磷酸盐缓冲液激发。末次雾化吸入24 h后获取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qRT-PCR检测过敏性哮喘小鼠BALF中miR-139表达水平;分别静脉注射miR-139 antagomir及其对照PBS至过敏性哮喘小鼠;通过HE及PAS染色观察过敏性哮喘小鼠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水平;通过小鼠肺功能仪,观察各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气道组织中相关炎性细胞数目;通过ELISA检测BALF上清液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M1/M2巨噬细胞比例变化;qRT-PCR检测BALF细胞M1/M2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结果:过敏性哮喘小鼠BALF中miR-139表达增高(P<0.05);抑制miR-139表达水平后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程度减轻,BALF中炎性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P<0.05);BALF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及其相关标志物表达减少。结论:干扰miR-139表达水平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有效降低Df1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易感性。
2021年05期 v.40;No.196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7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欢;王冬梅;路勇;叶长江;陈祥祥;黄浩宇;孙恩涛;浦春;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改善CCl_4介导的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方法:采用50%CCl_4腹腔注射建立AKI大鼠模型,并对模型组大鼠进行SalB(80、160 mg/kg)灌胃治疗,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HE染色进行病理检测;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H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通过HE验证成功制备AKI模型;血清学结果表明SCr、BUN在CCl_4模型组升高(P<0.05),在SalB治疗组下降(P<0.05);在CCl_4模型组,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在SalB治疗组SOD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Cl_4模型组肾组织中Nrf2和HO-1表达降低(P<0.05);SalB能增加CCl_4模型组肾组织中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SalB能通过Nrf2通路改善CCl_4所介导的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
2021年05期 v.40;No.196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欢;王冬梅;路勇;叶长江;陈祥祥;黄浩宇;孙恩涛;浦春;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改善CCl_4介导的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方法:采用50%CCl_4腹腔注射建立AKI大鼠模型,并对模型组大鼠进行SalB(80、160 mg/kg)灌胃治疗,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HE染色进行病理检测;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H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通过HE验证成功制备AKI模型;血清学结果表明SCr、BUN在CCl_4模型组升高(P<0.05),在SalB治疗组下降(P<0.05);在CCl_4模型组,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在SalB治疗组SOD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Cl_4模型组肾组织中Nrf2和HO-1表达降低(P<0.05);SalB能增加CCl_4模型组肾组织中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SalB能通过Nrf2通路改善CCl_4所介导的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
2021年05期 v.40;No.196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兴伟;吕坤;耿彪;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STX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肺正常细胞系(16-HBE)和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中STX2的差异性表达;将STX2在肺癌细胞系中敲低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DK2、E-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及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肺正常细胞系与肺癌细胞系相比STX2是低表达的,体外实验表明STX2表达下调可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进一步的实验表明,STX2表达降低可以显著增加CDK2、MMP-2、MMP-9的表达以及抑制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STX2可能参与的信号分子通路,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TX2敲低组促进了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STX2可能可以通过JNK途径影响NSCLC的进展,STX2可能是NSCLC中的一个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2021年05期 v.40;No.196 417-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兴伟;吕坤;耿彪;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STX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肺正常细胞系(16-HBE)和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中STX2的差异性表达;将STX2在肺癌细胞系中敲低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DK2、E-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及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肺正常细胞系与肺癌细胞系相比STX2是低表达的,体外实验表明STX2表达下调可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进一步的实验表明,STX2表达降低可以显著增加CDK2、MMP-2、MMP-9的表达以及抑制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STX2可能参与的信号分子通路,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TX2敲低组促进了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STX2可能可以通过JNK途径影响NSCLC的进展,STX2可能是NSCLC中的一个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2021年05期 v.40;No.196 417-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嵇步云;张银昌;万媛;林家婷;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节骨质疏松大鼠颌骨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体外提取骨质疏松大鼠下颌骨BMSCs,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培养到第3代后,采用ROS试剂盒检测BMSCs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细胞计数kit-8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技术(SA-β-Gal)分析两组BMSCs衰老能力、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技术分析BMSCs成骨分化能力,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分析BMSCs成骨分化因子Runx2和ALP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体外缺氧和无血清(H/SD)培养条件下,二甲双胍降低骨质疏松大鼠颌骨BMSCs胞内ROS的产生(P<0.01);二甲双胍可增强BMSCs体外增殖能力(P<0.01)、抗衰老能力(P<0.05)和成骨矿化能力(P<0.05),同时增强成骨标志物Runx2和ALP的表达(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骨质疏松大鼠颌骨BMSCs中加入50 mmol/L的二甲双胍,可降低胞内ROS,促进BMSCs增殖,延缓细胞衰老,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2021年05期 v.40;No.196 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嵇步云;张银昌;万媛;林家婷;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节骨质疏松大鼠颌骨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体外提取骨质疏松大鼠下颌骨BMSCs,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培养到第3代后,采用ROS试剂盒检测BMSCs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细胞计数kit-8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技术(SA-β-Gal)分析两组BMSCs衰老能力、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技术分析BMSCs成骨分化能力,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分析BMSCs成骨分化因子Runx2和ALP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体外缺氧和无血清(H/SD)培养条件下,二甲双胍降低骨质疏松大鼠颌骨BMSCs胞内ROS的产生(P<0.01);二甲双胍可增强BMSCs体外增殖能力(P<0.01)、抗衰老能力(P<0.05)和成骨矿化能力(P<0.05),同时增强成骨标志物Runx2和ALP的表达(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骨质疏松大鼠颌骨BMSCs中加入50 mmol/L的二甲双胍,可降低胞内ROS,促进BMSCs增殖,延缓细胞衰老,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2021年05期 v.40;No.196 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德玲;李怀斌;黄锐;赵健;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前额叶皮质甘丙肽受体2(GalR2)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对A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麻素+甘丙肽受体激动剂组、天麻素组、天麻素+甘丙肽受体抑制剂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方法复制AD模型,用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Nissl染色观察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GalR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前额叶皮质神经元胞体皱缩,核仁不清,GalR2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大鼠GalR2的表达降低(P<0.05),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P<0.05),天麻素+甘丙肽受体激动剂组GalR2的表达下调更为明显(P<0.05)。结论:天麻素可通过调节GalR2的表达来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德玲;李怀斌;黄锐;赵健;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前额叶皮质甘丙肽受体2(GalR2)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对A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麻素+甘丙肽受体激动剂组、天麻素组、天麻素+甘丙肽受体抑制剂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方法复制AD模型,用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Nissl染色观察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GalR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前额叶皮质神经元胞体皱缩,核仁不清,GalR2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大鼠GalR2的表达降低(P<0.05),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P<0.05),天麻素+甘丙肽受体激动剂组GalR2的表达下调更为明显(P<0.05)。结论:天麻素可通过调节GalR2的表达来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潘杨;王胜男;王臣慈;盛莉莉;谷生丽;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别检测手术切除的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20例癌旁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癌旁组织为15.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者的总生存期(OS)较阴性者缩短(P=0.000);以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进行分组,发现N0和Ⅱ期亚组中PD-L1阳性者的OS均低于阴性者(P=0.000)。结论: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提示PD-L1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物。
2021年05期 v.40;No.196 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杨;王胜男;王臣慈;盛莉莉;谷生丽;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别检测手术切除的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20例癌旁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癌旁组织为15.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者的总生存期(OS)较阴性者缩短(P=0.000);以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进行分组,发现N0和Ⅱ期亚组中PD-L1阳性者的OS均低于阴性者(P=0.000)。结论: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提示PD-L1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物。
2021年05期 v.40;No.196 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正祥;赵维东;陶运香;杨志敏;
目的:观察紫杉醇(PTX)对乳腺癌异质性的影响,探讨乳腺癌多倍体巨细胞(PGCC)的特征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观察经PTX处理后乳腺癌4T1、MDA-MB-231细胞的形态变化。运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PTX处理后乳腺癌细胞的干性标志物表达。收集新辅助化疗(NACT)后的手术患者资料,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一步验证NACT后乳腺癌组织内出现的异质性变化。结果:PTX能诱导乳腺癌4T1、MDA-MB-231细胞产生PGCC,并能维持存在较长时间,且PGCC表达干性标志物。相对未治疗乳腺癌,经NACT后手术切除标本中能观察到较多的PGCC存在,同时表达干性标志物及Ki67。结论:PTX会诱导乳腺癌发生异质性变化,产生的PGCC是导致肿瘤复发的细胞学基础。
2021年05期 v.40;No.196 434-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正祥;赵维东;陶运香;杨志敏;
目的:观察紫杉醇(PTX)对乳腺癌异质性的影响,探讨乳腺癌多倍体巨细胞(PGCC)的特征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观察经PTX处理后乳腺癌4T1、MDA-MB-231细胞的形态变化。运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PTX处理后乳腺癌细胞的干性标志物表达。收集新辅助化疗(NACT)后的手术患者资料,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一步验证NACT后乳腺癌组织内出现的异质性变化。结果:PTX能诱导乳腺癌4T1、MDA-MB-231细胞产生PGCC,并能维持存在较长时间,且PGCC表达干性标志物。相对未治疗乳腺癌,经NACT后手术切除标本中能观察到较多的PGCC存在,同时表达干性标志物及Ki67。结论:PTX会诱导乳腺癌发生异质性变化,产生的PGCC是导致肿瘤复发的细胞学基础。
2021年05期 v.40;No.196 434-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磊;汪景坤;李洵;樊丽伟;付晓霞;赵玉红;张东姣;赵彦焕;王园园;
目的:观察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进展期胃癌(G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符合条件的85例进展期GC患者,记录患者病理特征及基线资料,检测血清PECAM-1、IGF-1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进展期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5例进展期GC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 37例,临床分期Ⅳ期43例,组织低/中分化39例,病理类型为腺癌50例,淋巴结转移28例;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ECAM-1、IG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ECAM-1、IGF-1水平均高于Ⅲ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ECAM-1、IGF-1单独及联合预测进展期GC患者临床高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PECAM-1、IGF-1过表达可能与进展期GC患者临床高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两者用于预测患者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2021年05期 v.40;No.196 438-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张磊;汪景坤;李洵;樊丽伟;付晓霞;赵玉红;张东姣;赵彦焕;王园园;
目的:观察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进展期胃癌(G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符合条件的85例进展期GC患者,记录患者病理特征及基线资料,检测血清PECAM-1、IGF-1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进展期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5例进展期GC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 37例,临床分期Ⅳ期43例,组织低/中分化39例,病理类型为腺癌50例,淋巴结转移28例;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ECAM-1、IG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ECAM-1、IGF-1水平均高于Ⅲ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ECAM-1、IGF-1单独及联合预测进展期GC患者临床高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PECAM-1、IGF-1过表达可能与进展期GC患者临床高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两者用于预测患者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2021年05期 v.40;No.196 438-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晨蕾;王莹莹;刘小岑;李小宁;陶绍能;
目的: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5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EACAM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CEACAM1血清浓度[469.1(258.1~637.5)pg/mL]较结直肠良性疾病组[246.8(206.9~311.3)pg/mL]和健康对照组[245.2(207.1~287.9)pg/mL]升高(P<0.05);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M1浓度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M1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EACAM1是筛选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AUC=0.749,54.0%)。CEACAM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特异度(96.7%)略高于CEA(86.7%);CEACAM1与CEA联合检测效能(AUC=0.822)和灵敏度(76.0%)略提高。结论:血清CEACAM1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与CEA联合检测可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并与结直肠癌的分期、转移相关。
2021年05期 v.40;No.196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晨蕾;王莹莹;刘小岑;李小宁;陶绍能;
目的: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5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EACAM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CEACAM1血清浓度[469.1(258.1~637.5)pg/mL]较结直肠良性疾病组[246.8(206.9~311.3)pg/mL]和健康对照组[245.2(207.1~287.9)pg/mL]升高(P<0.05);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M1浓度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M1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EACAM1是筛选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AUC=0.749,54.0%)。CEACAM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特异度(96.7%)略高于CEA(86.7%);CEACAM1与CEA联合检测效能(AUC=0.822)和灵敏度(76.0%)略提高。结论:血清CEACAM1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与CEA联合检测可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并与结直肠癌的分期、转移相关。
2021年05期 v.40;No.196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朝顶;张磊;管旭日;杨六中;孙焱;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应用PELD行腰椎椎板减压术的LSS患者32例,采用VAS评分、Mac-Nab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S评分术前8.22±1.16,术后1个月2.59±0.76,末次随访时0.91±1.00。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平均随访(11.3±6.6)个月,优良率达77.3%。结论:经皮PELD治疗LS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朝顶;张磊;管旭日;杨六中;孙焱;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应用PELD行腰椎椎板减压术的LSS患者32例,采用VAS评分、Mac-Nab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S评分术前8.22±1.16,术后1个月2.59±0.76,末次随访时0.91±1.00。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平均随访(11.3±6.6)个月,优良率达77.3%。结论:经皮PELD治疗LS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莹莹;陶绍能;刘小岑;陈晓磊;杨继文;葛俊亮;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脊柱蛋白-2(Spondin-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弋矶山医院确诊的62例PCa患者,骨转移组40例,无骨转移组22例;检测血清标志物ProGRP、Spondin-2、PSA。比较两组患者ProGRP、Spondin-2、PSA差异,分析其与PCa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与无骨转移组比较,骨转移组患者Spondin-2、ProGRP、PSA升高(P<0.05);>2个骨转移灶患者与≤2个骨转移灶患者相比,血清Spondin-2增高(P<0.05),而两组骨转移患者PSA及ProGRP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fPSA/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标志物PSA(OR=1.149)、Spondin-2(OR=1.438)、ProGRP(OR=1.211)水平升高是PCa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标志物ProGRP、Spondin-2、PSA与PCa骨转移相关,为其危险因素;fPSA/PSA与骨转移无关。
2021年05期 v.40;No.196 448-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莹莹;陶绍能;刘小岑;陈晓磊;杨继文;葛俊亮;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脊柱蛋白-2(Spondin-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弋矶山医院确诊的62例PCa患者,骨转移组40例,无骨转移组22例;检测血清标志物ProGRP、Spondin-2、PSA。比较两组患者ProGRP、Spondin-2、PSA差异,分析其与PCa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与无骨转移组比较,骨转移组患者Spondin-2、ProGRP、PSA升高(P<0.05);>2个骨转移灶患者与≤2个骨转移灶患者相比,血清Spondin-2增高(P<0.05),而两组骨转移患者PSA及ProGRP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fPSA/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标志物PSA(OR=1.149)、Spondin-2(OR=1.438)、ProGRP(OR=1.211)水平升高是PCa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标志物ProGRP、Spondin-2、PSA与PCa骨转移相关,为其危险因素;fPSA/PSA与骨转移无关。
2021年05期 v.40;No.196 448-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惠;孙功勋;张雷;吴文生;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中青年近视患者视盘区血管密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及眼轴的关系。方法:收集中青年近视患者53例(89只眼),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眼组(+0.5~-3.0D)17例(30只眼),中度近视眼组(-3.0D~-6.0D)18例(28只眼),高度近视组(>-6.0D)18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眼底检查、眼压测定、眼轴测定(IOL-master)。采用OCTA检查设备收集视盘区微血管密度和RNFL厚度,自动进行计算,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视盘区域血管密度与RNFL厚度和眼轴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视盘内血管密度均高于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组(P<0.05);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均高于高度近视组(P<0.05)。视盘鼻侧(N)象限中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血管密度均高于高度近视组(P<0.05),而在其他象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RNFL厚度分别在4个象限均呈正相关(r=0.544、0.449、0.518、0.536,均P<0.001)。视盘内血管密度与眼轴呈正相关(r=0.463,P<0.001);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281,P=0.008)。结论:在中青年近视患者中,随着眼轴增加,高度近视患者视盘内血管密度增加,而视盘周围血管密度降低,且鼻侧下降明显。
2021年05期 v.40;No.196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惠;孙功勋;张雷;吴文生;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中青年近视患者视盘区血管密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及眼轴的关系。方法:收集中青年近视患者53例(89只眼),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眼组(+0.5~-3.0D)17例(30只眼),中度近视眼组(-3.0D~-6.0D)18例(28只眼),高度近视组(>-6.0D)18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眼底检查、眼压测定、眼轴测定(IOL-master)。采用OCTA检查设备收集视盘区微血管密度和RNFL厚度,自动进行计算,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视盘区域血管密度与RNFL厚度和眼轴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视盘内血管密度均高于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组(P<0.05);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均高于高度近视组(P<0.05)。视盘鼻侧(N)象限中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血管密度均高于高度近视组(P<0.05),而在其他象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RNFL厚度分别在4个象限均呈正相关(r=0.544、0.449、0.518、0.536,均P<0.001)。视盘内血管密度与眼轴呈正相关(r=0.463,P<0.001);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281,P=0.008)。结论:在中青年近视患者中,随着眼轴增加,高度近视患者视盘内血管密度增加,而视盘周围血管密度降低,且鼻侧下降明显。
2021年05期 v.40;No.196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屠佳;徐茂奇;刘良超;张正林;王亚东;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联合点式抽剥术对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VVL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VV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n=35)、B组(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激光治疗,n=35)、C组(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点式抽剥术,n=35)。比较3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安全性及复发状况。结果:全部患者的静脉曲张相关症状均缓解,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另外两组,B组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 d的VAS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A组肢体肿胀、皮肤感觉麻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定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3~22个月),A、B组分别有2例、1例出现VVLE复发,C组无复发患者,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联合点式抽剥术对中重度VVLE的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55-457+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屠佳;徐茂奇;刘良超;张正林;王亚东;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联合点式抽剥术对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VVL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VV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n=35)、B组(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激光治疗,n=35)、C组(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点式抽剥术,n=35)。比较3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安全性及复发状况。结果:全部患者的静脉曲张相关症状均缓解,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另外两组,B组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 d的VAS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A组肢体肿胀、皮肤感觉麻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定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3~22个月),A、B组分别有2例、1例出现VVLE复发,C组无复发患者,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联合点式抽剥术对中重度VVLE的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55-457+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韩红;高超;王玉娇;任庆国;王艺;陈翠荣;韩艳珺;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入住邢台市人民医院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100例)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100例)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槐杞黄颗粒进行治疗,检测治疗2周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B7-H3(sB7-H3)、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sB7-H3降低而FENO升高,且治疗组的hs-CRP、sB7-H3和CD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和FENO则高于对照组。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58-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韩红;高超;王玉娇;任庆国;王艺;陈翠荣;韩艳珺;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入住邢台市人民医院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100例)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100例)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槐杞黄颗粒进行治疗,检测治疗2周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B7-H3(sB7-H3)、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sB7-H3降低而FENO升高,且治疗组的hs-CRP、sB7-H3和CD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和FENO则高于对照组。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1年05期 v.40;No.196 458-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健;丁锦;杨剑;杨进孙;喻艳林;杨江华;
目的:探讨提高女性生殖结核(FGTB)的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0月芜湖地区52例FGTB患者的住院资料,比较青年组(15~35岁)和中老年组(36岁~)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例数接近(23∶29)。23.1%(12/52)存在妇科手术史或病前分娩史,青年组占比高于中老年组(P<0.05)。69.2%(36/52)首发症状为腹痛或腹胀,36.5%(19/52)发病至确诊时间超过6个月。腹胀多见于中老年组(P<0.05),不孕多见于青年组(P<0.05)。两组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中~强阳性率均高于PPD(P<0.01)。两组肺结核检出率接近(P>0.05),但青年组附件包块检出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均易呈现输卵管病变、腹盆腔粟粒样结节及腹盆腔粘连等手术特征(P>0.05),但附件包块、输卵管积脓或积水多见于青年组(P<0.05)。结论:芜湖地区FGTB呈多年龄段分布,就诊症状多样且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青年FGTB易发生输卵管器质性病变,中老年FGTB多呈轻症化且结核特征性检测阳性率偏低。应采取包括T-SPOTTB在内的多种措施,以提高FGTB早期诊断。
2021年05期 v.40;No.196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孙健;丁锦;杨剑;杨进孙;喻艳林;杨江华;
目的:探讨提高女性生殖结核(FGTB)的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0月芜湖地区52例FGTB患者的住院资料,比较青年组(15~35岁)和中老年组(36岁~)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例数接近(23∶29)。23.1%(12/52)存在妇科手术史或病前分娩史,青年组占比高于中老年组(P<0.05)。69.2%(36/52)首发症状为腹痛或腹胀,36.5%(19/52)发病至确诊时间超过6个月。腹胀多见于中老年组(P<0.05),不孕多见于青年组(P<0.05)。两组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中~强阳性率均高于PPD(P<0.01)。两组肺结核检出率接近(P>0.05),但青年组附件包块检出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均易呈现输卵管病变、腹盆腔粟粒样结节及腹盆腔粘连等手术特征(P>0.05),但附件包块、输卵管积脓或积水多见于青年组(P<0.05)。结论:芜湖地区FGTB呈多年龄段分布,就诊症状多样且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青年FGTB易发生输卵管器质性病变,中老年FGTB多呈轻症化且结核特征性检测阳性率偏低。应采取包括T-SPOTTB在内的多种措施,以提高FGTB早期诊断。
2021年05期 v.40;No.196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凤芹;马美玲;杨雪艳;
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4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周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6 min步行距离、握力、焦虑、抑郁、希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VEF、6 min步行距离、握力、希望水平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NP、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发生率、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减少焦虑抑郁,提高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2021年05期 v.40;No.196 498-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陈凤芹;马美玲;杨雪艳;
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4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周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6 min步行距离、握力、焦虑、抑郁、希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VEF、6 min步行距离、握力、希望水平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NP、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发生率、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减少焦虑抑郁,提高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2021年05期 v.40;No.196 498-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陈正荣;王和平;裴付来;徐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LDH的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 d、7 d、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43±2.41)d]短于对照组[(11.93±5.83)d(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90.00%)、护理满意度(96.67%)均高于对照组(65.52%、72.41%)(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LDH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提升手术疗效,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体验,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1年05期 v.40;No.196 5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陈正荣;王和平;裴付来;徐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LDH的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 d、7 d、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43±2.41)d]短于对照组[(11.93±5.83)d(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90.00%)、护理满意度(96.67%)均高于对照组(65.52%、72.41%)(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治疗LDH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提升手术疗效,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体验,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1年05期 v.40;No.196 5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金芝;吴珊;张玉;马美玲;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B组(n=40)、C组(n=40),A组采用膳食纤维组件+益生菌组件,B组采用个性化粗纤维营养膳食,C组采用腹部按摩+穴位按摩,观察3组患者干预4周后临床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检验指标等差异。结果:A组有效率(90.6%)高于C组(61.5%)(P<0.05);A组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白蛋白高于B、C组(P<0.05),而排便困难评分、排便时间评分、频率评分、肌酐低于B、C组(P<0.05)。结论:膳食纤维组件+益生菌组件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透析效果。
2021年05期 v.40;No.196 505-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刘金芝;吴珊;张玉;马美玲;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B组(n=40)、C组(n=40),A组采用膳食纤维组件+益生菌组件,B组采用个性化粗纤维营养膳食,C组采用腹部按摩+穴位按摩,观察3组患者干预4周后临床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检验指标等差异。结果:A组有效率(90.6%)高于C组(61.5%)(P<0.05);A组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白蛋白高于B、C组(P<0.05),而排便困难评分、排便时间评分、频率评分、肌酐低于B、C组(P<0.05)。结论:膳食纤维组件+益生菌组件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透析效果。
2021年05期 v.40;No.196 505-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