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基础医学

  • AIM2在卵巢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章德坤;张欣;黄媛媛;孙青;李铁臣;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沉默AIM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AIM2在17例术后新鲜卵巢癌组织和作为对照的16例行全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或卵巢活检术的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qRT-PCR、Western blot和数字PCR检测AIM2在人正常卵巢细胞IOSE80及人卵巢癌细胞A2780和SKOV3中的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卵巢癌细胞SKOV3中AIM2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和EdU实验检测沉默AIM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沉默AIM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卵巢癌组织及细胞中AIM2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较高(P<0.05);转染后,si-h-AIM2组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P<0.001)。结论:AIM2在卵巢癌中高表达,AIM2表达水平的降低会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能成为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2025年03期 v.44;No.218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青蒿琥酯改善PTS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

    蔡坤宜;吴雨洁;任珂兴;罗浩;査盈盈;徐爱萍;汪萌芽;张环环;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PTSD组和ART组,建立PTSD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在体电生理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相对于Control组,PTSD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慢(P<0.01),总运动距离、中央区域运动距离、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均减少(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相对于Control组,PTSD组大鼠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首次穿台时间提高(P<0.05),穿台次数减少(P<0.05),ART能提高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P<0.05)。高频刺激诱导长时程增强(LTP)时,相对于正常组,PTSD组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场电位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和群峰电(PS)幅度均下降(P<0.01),ART均能使其提高(P<0.01)。结论:ART能改善PTS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2025年03期 v.44;No.218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SPON2通过PCBP4影响肝癌细胞CDK2的表达及增殖能力

    周逢仓;汪玲;乔婷婷;刘蓉;王惠;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脊椎蛋白2(SPON2)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SPON2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其预后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PON2的表达水平以进行肝癌细胞系筛选;利用小分子干扰RNA和外源性过表达质粒构建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和过表达的细胞模型并验证;利用EdU和CCK-8细胞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抑制SPON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SPON2的表达影响肝癌细胞中多聚(rC)结合蛋白4(PCBP4)的表达水平(P<0.05);抑制PCBP4的表达可降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的表达水平并抑制细胞增殖能力(P<0.05);单独抑制PCBP4组细胞与抑制PCBP4后过表达SPON2组中的CDK2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N2通过PCBP4影响肝癌细胞CDK2的表达及增殖能力。

    2025年03期 v.44;No.218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医学

  • miR-22与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膀胱癌中的交互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岳春光;马秀慧;姜崇浩;李明;巴晓;

    目的:探讨miR-22与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膀胱癌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膀胱癌患者88例作为膀胱癌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另选取同期膀胱良性病变患者88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比较膀胱癌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中miR-22、Liv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中miR-22、Livin表达水平,分析miR-22、Livin mRNA在膀胱癌中的预测价值及交互作用;术后随访3年,统计复发与生存情况,对比不同miR-22、Livin mRNA表达水平患者3年预后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miR-22表达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织,L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织(P<0.05);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患者miR-22、Livin 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2在膀胱癌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中的最佳截断值为0.90,AUC为0.774(95%CI:0.705~0.834),Livin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中的最佳截断值为1.08,AUC为0.825(95%CI:0.760~0.878);以miR-22、Livin mRNA最佳截断值分为高表达与低表达,miR-22低表达与Livin高表达在膀胱癌中呈正向交互作用(OR=92.800,γ=3.265,为超相乘模型);不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3年复发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2低表达患者3年复发率31.82%、病死率16.67%,高于高表达患者(10.53%、5.26%),Livin高表达患者3年复发率30.44%、病死率15.94%,高于低表达患者(12.5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miR-22、Livin异常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且miR-22低表达与Livin高表达同时暴露可增加膀胱癌发病风险。

    2025年03期 v.44;No.218 218-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VEGF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表达水平与薄型子宫内膜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周建姿;晋晓娟;及晨颖;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及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薄型子宫内膜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4月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的10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利用PCR-RFLP测定VEGF基因4个不同位点的SNP,TaqMan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分析基因分型及基因频率。研究组均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30~35 d后经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对比两组VEGF基因多态性、血清VEGF水平。结果:在-2578C/A位点中,携带CC基因型、等位基因C突变可使薄型子宫内膜发病风险增加1.412、1.526倍;在-1154G/A位点中,携带GG基因型、等位基因G突变可使薄型子宫内膜发病风险增加1.467、1.531倍;研究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VEGF水平联合VEGF基因-2578C/A、-1154G/A位点基因多态性预测薄型子宫内膜发病风险的AUC为0.937;妊娠组、未妊娠组的VEGF基因-2578C/A、-1154G/A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妊娠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VEGF基因-2578C/A位点CC基因型及-1154G/A位点GG基因型、血清VEGF水平上升是影响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EGF基因-2578C/A、-1154G/A位点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清VEGF水平可有效预测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风险,且携带2578C/A位点CC基因型、-1154G/A位点GG基因型及血清VEGF水平下降会降低患者妊娠成功率。

    2025年03期 v.44;No.218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清热化痰方对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马啸;廖伟怜;封国红;丁焕章;程刚;陈志祥;李泽庚;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方治疗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例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方,两组临床疗程均为5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症状积分、炎症指标的变化;此外,两组各随机选取6例患者收集治疗前后的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对V3~V4区域进行肠道菌群测序。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NLR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Lef Se差异分析显示,治疗后,Citrobacter、Treponema、Colidextribacter、Incertae_Sedis等在对照组中的丰度增加(P<0.05),f_Micropepsaceae、g_Chujaibacter、o_Micropepsales、f_Rhodanobacteraceae等在联合治疗组中的丰度增加(P<0.05),两种治疗方式均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结构。结论:清热化痰方可改善痰热壅肺证AECOPD患者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患者CRP、NLR水平,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丰度达到治疗作用。

    2025年03期 v.44;No.218 22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进展性运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向宇;陈佳;黄显军;丁贤慧;刘维洲;

    目的:分析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发生进展性运动障碍(PM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36例PAD型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早期是否发生PMD分为PMD组42例与非PMD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D型脑梗死早期发生PMD的危险因素。结果:136例PAD型脑梗死患者中42例发生PMD,发病率30.88%。单因素分析显示,PAD型脑梗死发生PMD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舒张压、放射冠后部梗死、脑桥下部梗死、梗死灶最大处直径均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82,95%CI:1.028~1.138)、入院时舒张压越高(OR=1.068,95%CI:1.016~1.122)、梗死灶最大处直径大(OR=1.836,95%CI:1.410~2.391)为PAD型脑梗死发生PM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放射冠后部梗死(OR=0.188,95%CI:0.059~0.594)、脑桥下部梗死(OR=0.006,95%CI:0.001~0.044)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入院时舒张压越高、梗死灶最大处直径大是PAD型脑梗死早期发生PM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很好依据。

    2025年03期 v.44;No.218 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瓣疾病患者TAVR后炎症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严长勇;李天赐;李玉芳;杨春莲;葛涛;梁诚;左权;汤天生;谢向荣;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炎症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5月在弋矶山医院行TAVR的80例患者,根据是否需要行RIPC,将患者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远程预处理组(RIPC组)各4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术后24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和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WBC)等水平。记录术后30 d内的急性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RP、WBC、CTNⅠ、IL-6水平均较术前上升(P<0.001),SHAM组患者术后CK水平较术前上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术后IL-6水平上升幅度低于SHAM组(P<0.05),而两组术后CRP、WBC、CK、CTNⅠ、CKMB水平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一个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损伤及30 d内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中,RIPC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对患者术后的心肌损伤及并发症预防方面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2025年03期 v.44;No.218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7例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毛桐俊;贾兰兰;何倩;盛君;李志;宣丹;徐亮;鲁卫华;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MDA5)阳性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探究抗MDA5阳性DM(MDA5-DM)临床特征。方法:根据27例抗MDA5-DM患者是否发生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RPILD)将其分为抗MDA5-DM-RPILD组和抗MDA5-DM-non-RPILD组,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t检验分析两组抗MDA5-DM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27例抗MDA5-DM患者26例合并间质性肺病(ILD),其中合并RPILD 12例(44.44%);随访期间共有5例患者死亡,其中抗MDA5-DM-RPILD患者病死率为41.67%(5/12);抗MDA5-DM-RPILD组确诊时病程显著短于抗MDA5-DM-nonRPILD组;抗MDA5-DM-RPILD组患者心肌受累和病死率均高于抗MDA5-DM-nonRPILD组;而抗MDA5-DM-RPILD组淋巴细胞(L)绝对数和补体C_3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抗MDA5-DM-nonRPILD组,抗MDA5-DM-RPILD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抗MDA5-DM-nonRPILD组。结论:本队列中抗MDA5-DM-RPILD患者所占比例为44.44%(12/27),抗MDA5-DM患者病死率为18.52%(5/27);发生RPILD患者更易引起低L血症、低补体C_3血症、hs-CRP升高,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及死亡。

    2025年03期 v.44;No.218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价值

    吴慕云;胡光雪;施志农;龚平;王哲;王希成;秦鑫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诊治中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其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CRC患者44例为CRC组,同期结直肠息肉患者46例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ProGR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CRC组ProGRP、CEA和CA199高于对照组(P<0.05),CRC组CEA、CA199表达高于结直肠息肉组(P<0.05);Ⅳ期CRC的CEA、CA199表达水平高于Ⅰ~Ⅲ期(P<0.05);CRC术后ProGRP低于CRC术化后(P<0.05),CEA在CRC术后低于CRC(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1个的CRC患者ProGRP高于CRC不合并相关疾病患者(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2个的CRC患者CA199高于CRC不合并相关疾病患者(P<0.05)。ProGRP、CEA、CA199和3项指标联合诊断CR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771、0.776、0.790,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好。结论:ProGRP对CRC诊治有价值,联合CEA和CA199能提高CRC诊断准确性。

    2025年03期 v.44;No.218 246-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部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刘云燕;李生;刘充;李宗先;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的不同部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8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治疗的115例大肠LST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右侧结肠组、左侧结肠组、直肠组,比较3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分析大肠LSTs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内镜治疗方式、术后病理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部位肿瘤患者与LSTs最大直径、内镜下形态类型、术后病理异型程度均有关联(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癌变组和非癌变组LSTs病变位置、病变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病变位于直肠是LSTs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55,95%CI:1.447~13.723,P=0.009)。结论:不同部位LSTs的形态类型、病变直径、术后异型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病变位于直肠是LSTs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充分评估大肠LSTs恶变倾向,有利于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

    2025年03期 v.44;No.218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加黄龙汤联合西医治疗毒热蕴结型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

    任杰;刘俊明;马云飞;

    目的:探讨新加黄龙汤鼻饲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对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毒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2年11月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106例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毒热蕴结证分成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新加黄龙汤鼻饲。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β、SCr、BUN、UA、ALT、LPO、MDA水平均降低(P<0.05),而ChE、SOD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加黄龙汤鼻饲配合西医常规疗法能够减轻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毒热蕴结证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增强患者的抗氧化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治愈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2025年03期 v.44;No.218 254-25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亚丽;刘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产RDS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比较4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组患儿PaO_2、pH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PaCO_2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高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4组患儿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高血压、高血糖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S早产儿应尽早采用无创辅助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在出生后6 h内给予负荷量咖啡因(20 mg/kg),24 h后改为每日10 mg/kg的咖啡因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较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2025年03期 v.44;No.218 258-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个体化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李明;朱兰飞;陆明;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225例早期DKD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D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对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获益进行验证。结果:225例早期DKD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96例(42.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DKD患者HbA1c(OR=1.436,95%CI:1.159~1.778)、LDL-C(OR=3.508,95%CI:1.686~7.301)、TG(OR=12.366,95%CI:4.229~36.161)升高及合并高磷血症(OR=3.358,95%CI:1.008~11.188)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TBIL升高(OR=0.553,95%CI:0.459~0.668)是其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ROC和校正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AUC=0.941,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CA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发现,在各风险阈值下均可临床获益。结论:基于HbA1c、LDL-C、TG、TBIL及是否合并高磷血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早期D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为临床高危患者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44;No.218 263-26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影像医学

  • MSCT平扫及增强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喉癌及下咽癌的诊断价值

    程鸣;吴树剑;王传喜;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喉癌及下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5年6月~2023年12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36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分析其临床及MSCT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患者确诊喉癌21例,下咽癌15例。MSCT诊断的整体符合率为94.4%。病理证实喉软骨受侵12例,MSCT检出11例;梨状窝受侵26例,MSCT检出28例;室带或杓会厌襞受侵29例,MSCT检出28例;声带受侵23例,MSCT检出24例;前联合受侵9例,MSCT检出8例;咽旁间隙或会厌受侵30例,MSCT检出32例;声门裂受侵13例,MSCT检出14例;声门及声门上下区受侵29例,MSCT检出31例。MSCT平扫及增强联合MPR对喉癌及下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联合MPR在喉癌及下咽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周围侵犯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2025年03期 v.44;No.218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预防医学

  • 老年人知觉压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

    储营虎;马少勇;余越;许淼;陈燕;沈冲;姚应水;

    目的:分析老年人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并探索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知觉压力和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方便整群抽样对安徽省芜湖市老年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知觉压力量表(PSS)、生命意义感量表-拥有意义分量表(MLQ-P)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检验老年人知觉压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中的Process程序插件对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知觉压力和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探索。结果:PSS与PSQI得分呈正相关(r=0.177,P<0.001),MLQ-P和PSSS、PSQI得分均呈负相关(r=-0.227、-0.217,P<0.001);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相对于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发生睡眠障碍(OR=2.037,P<0.05);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知觉压力和睡眠质量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034,P<0.05,总间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0%。结论:城镇老年人相对于农村老年人更有可能发生睡眠障碍,知觉压力可直接或通过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2025年03期 v.44;No.218 271-274+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其与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刘婷婷;张亚;

    目的:探索并分析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其与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界首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50例特发性突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习得性无助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法探讨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总分(51.93±6.55)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96.45±9.19)分,睡眠质量总分(9.95±2.75)分。独居、耳鸣主观分级高及月收入低,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得分高(P<0.05)。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及维度与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4个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0.05);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及维度与睡眠质量总分及7个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特发性突聋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皆处于中等水平,且习得性无助感与疾病不确定感、睡眠质量皆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特发性突聋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习得性无助感。

    2025年03期 v.44;No.218 27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安宁疗护对年轻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心理状况、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施海霞;周瑜;杨玚;管霞洁;鲍黎;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年轻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心理状况、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2022年1~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安宁疗护。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及逃离接受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自然接受、趋近接受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有利于缓解年轻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焦虑、抑郁,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死亡态度,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25年03期 v.44;No.218 279-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学教育研究

  • 增值评价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利;韩琪;柳玉婷;宛楠;唐浩如;

    目的:分析增值评价在医学院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基于增值评价反馈机制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教学效果。2021级学生(n=117)采用基于增值评价反馈机制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组,2020级学生(n=119)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从平时作业、实验考核、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评教满意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平时作业、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77.27±11.24、77.70±8.66、71.60±11.74)高于对照组(74.32±8.82、73.08±9.42、65.87±11.02),P<0.05;研究组的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率(43.6%、24.8%)高于对照组(25.2%、10.9%),P<0.05;研究组的学生评教满意率(91.2%)高于对照组(81.3%),P<0.05。结论:基于增值评价反馈机制的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总体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025年03期 v.44;No.218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互补仿真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学临床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王清华;赵丽;李玲;刘丹丹;方源;黄菲菲;黄梦琪;

    目的:探讨互补仿真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学临床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皖南医学院2021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57名,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互补仿真多元化教学模式组)28名和B组(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29名。采用基础理论、临床案例思维及技能实操考试成绩评定两组教学效果。结果:B组学生课后及期末理论成绩均低于课前(P<0.05),A组学生课后及期末理论成绩均高于B组学生(P<0.05)。A组学生期末临床案例思维成绩均高于课前和课后(P<0.05),A组学生期末临床案例思维成绩高于B组(P<0.05)。A组学生期末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课前和课后(P<0.05),B组学生课前、期末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课后(P<0.05);A组学生课后、期末技能操作考试成绩高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互补仿真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学临床教学中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升,尤其是临床案例思维及技能实操成绩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3期 v.44;No.218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护理学

  • 不同营养干预方案对中老年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分析

    肖娜;戴金津;刘湘云;魏柳;

    目的:探讨3种营养干预方案对中老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宿州市立医院就诊的中老年肝硬化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B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干预,A组在常规营养干预基础上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B组在常规营养干预基础上使用支链氨基酸型全营养素,3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3组干预方案的完成率、营养相关指标及肝功能的差异。结果:A、B组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80.0%vs. 77.1%vs. 48.6%,P<0.05);3组患者干预后体质量指数(BMI)、握力、白蛋白(ALB)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A、B组患者干预后BMI、握力、ALB水平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B组患者干预后握力、ALB水平上升幅度均高于A组患者(P<0.05)。3组患者干预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A、B组患者干预后TBIL、PT水平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B组患者干预后PT水平下降幅度均高于A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7.1%)均高于A组、B组患者(143.%和14.3%),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作为额外补充剂,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5年03期 v.44;No.218 29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联合量化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积极心理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叶同梅;王和平;徐栋;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干预联合身高尺在功能锻炼中运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自尊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7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联合量化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出院时,研究组患者自尊水平(27.32±3.85)、心理弹性水平(62.70±9.96)、功能锻炼依从性(55.81±6.16)、心理弹性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各维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联合身高尺量化功能锻炼能较好地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自尊水平,增强其应对疾病的心理弹性,提高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其康复,加速其回归社会,值得在临床推广。

    2025年03期 v.44;No.218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冰维生素C口腔喷雾、咀嚼口香糖在消化道术后患者口渴中的应用效果

    刘金枝;吴胜娟;蔡忠香;

    目的:比较冰维生素C口腔喷雾法和咀嚼口香糖法在消化道术后患者口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3月就诊于弋矶山医院行消化道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冰维生素C口腔喷雾,B组采用咀嚼口香糖,C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3组患者干预前数字评分量表(NRS)和和围手术期口渴不适量表(PTDS)的口渴及口腔异味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后NRS和PTDS的口渴及口腔异味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01);且干预后,A、B组口渴程度评分均低于C组(P<0.001),A组口渴程度评分低于B组(P<0.05),A、B组口腔异味评分均低于C组(P<0.05),B组口腔异味程度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冰维生素C口腔喷雾和咀嚼口香糖法均能有效缓解消化道术后患者口渴问题,且冰维生素C口腔喷雾法效果优于咀嚼口香糖法,但在改善口腔异味方面咀嚼口香糖法优于冰维生素C口腔喷雾法。

    2025年03期 v.44;No.218 298-30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牙周炎合并糖尿病中年患者口腔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及口腔菌群差异

    张红梅;林家婷;张萍;王赟;

    目的:分析牙周炎合并糖尿病中年患者口腔护理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口腔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自制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采集5例护理质量最高及6例护理质量最差患者的龈沟液样本,16S rRNA测序检测口腔菌群丰度。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探诊出血、饮酒及糖尿病并发症等是影响口腔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在α多样性方面,高、低质量护理组间观测的物种数、Chao1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β多样性方面,主坐标分析(PCoA)、非度量多维测度(NMDS)及样本层次聚类分析均显示两组样本组间距离较远;Anosim分析显示,检验统计量R值(0.9547)>0。微生物组间差异分析显示,与高质量护理组相比,低质量护理组乳酸杆菌丰度降低(P=0.002),普氏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密螺旋体菌属、产线菌属丰度升高(P<0.01)。结论:牙周炎合并糖尿病中年患者口腔护理质量影响口腔菌群,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可提高益生菌丰度,降低致病菌丰度。

    2025年03期 v.44;No.218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投稿须知

    <正>1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主要反映科研、教学、医疗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短篇报道等栏目,欢迎院内外作者投稿。凡属国家级科研资助项目或获奖成果论文,经审稿通过将优先发表。2本刊已入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等。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予声明。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自负。3来稿要求3.1文稿应具科学性、逻辑性,立意新颖,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求主题明确、病例真实、数据可靠、文句简练。

    2025年03期 v.44;No.218 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