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 中药全蝎抗肿瘤作用初探——Ⅲ.530号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

    张甫同;许在生;杨建勤;

    全蝎530号粗提物,在10μg/ml和1μg/ml剂量下,用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可使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全部死亡脱壁。对LA-795肺腺癌带瘤小鼠,每天皮下注射0.2mg/只,连用10天,在停药第1天和停药第10天时,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38.3%(P<0.05)和52.4%(P<0.01);同样用药后作生存率观察,生存时间延长29.2%(P<0.01)。

    1990年01期 1-3+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全蝎抗肿瘤作用初探——Ⅲ.530号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

    张甫同;许在生;杨建勤;

    全蝎530号粗提物,在10μg/ml和1μg/ml剂量下,用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可使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全部死亡脱壁。对LA-795肺腺癌带瘤小鼠,每天皮下注射0.2mg/只,连用10天,在停药第1天和停药第10天时,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38.3%(P<0.05)和52.4%(P<0.01);同样用药后作生存率观察,生存时间延长29.2%(P<0.01)。

    1990年01期 1-3+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的观测及年龄特征

    吴让让;吴国流;

    本文观测了50具国人的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结果表明:左髂总动脉较长,管径较小,分叉平面较低以及分叉点与正中矢状面间距较大;老年人的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管径显著增粗。

    1990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的观测及年龄特征

    吴让让;吴国流;

    本文观测了50具国人的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结果表明:左髂总动脉较长,管径较小,分叉平面较低以及分叉点与正中矢状面间距较大;老年人的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管径显著增粗。

    1990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化大鼠睾丸的组织化学观察

    贾雪梅;齐易详;

    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青年、初老及老年S.D大鼠的睾丸进行了观察,发现SDH、GPDH、3β-HSDH、NSE、ATPase及5′-Nase等酶活性随增龄而减弱,但LDH略增强,这表明:大鼠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的新陈代谢及生精活动出现明显的衰老变化。

    1990年01期 8-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化大鼠睾丸的组织化学观察

    贾雪梅;齐易详;

    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青年、初老及老年S.D大鼠的睾丸进行了观察,发现SDH、GPDH、3β-HSDH、NSE、ATPase及5′-Nase等酶活性随增龄而减弱,但LDH略增强,这表明:大鼠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的新陈代谢及生精活动出现明显的衰老变化。

    1990年01期 8-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衰老作用的初步临床观察

    汪桐;陆仁康;刘英;陈惠云;

    30例离退休老人,通过鼻喷雾器吸入GnRH,每日清晨一次,喷出量为100μg,历时6个月,作自身对照。结果表明,11个项目的脑力、体力以及性功能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心功能、X线摄片、心电图8项检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人体外观没有明显变化,作者认为GnRH改善健康状况可能通过调节垂体;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作用以及直接作用于外周器官而实现的。

    1990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衰老作用的初步临床观察

    汪桐;陆仁康;刘英;陈惠云;

    30例离退休老人,通过鼻喷雾器吸入GnRH,每日清晨一次,喷出量为100μg,历时6个月,作自身对照。结果表明,11个项目的脑力、体力以及性功能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心功能、X线摄片、心电图8项检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人体外观没有明显变化,作者认为GnRH改善健康状况可能通过调节垂体;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作用以及直接作用于外周器官而实现的。

    1990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王安才;俞国华;李苏;王荣鑫;吴采月;程光华;

    本文应用放免法测定了68例充血性心衰病人血清β_2-m浓度。结果显示:心衰组β_2-m值明高于正常参照组(P<0.01),并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β_2-m值逐渐增高;β_2-m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阳性率(75%)高于BUN(41.5%)和Cr(13.3%)。提出血清β_2-m检测可作为心衰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对及早发现心衰并发的肾脏损害具有实用价值。

    1990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王安才;俞国华;李苏;王荣鑫;吴采月;程光华;

    本文应用放免法测定了68例充血性心衰病人血清β_2-m浓度。结果显示:心衰组β_2-m值明高于正常参照组(P<0.01),并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β_2-m值逐渐增高;β_2-m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阳性率(75%)高于BUN(41.5%)和Cr(13.3%)。提出血清β_2-m检测可作为心衰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对及早发现心衰并发的肾脏损害具有实用价值。

    1990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提高肝外胆道肿瘤B型超声诊断率的体会

    李国杰;朱向明;胡党成;容尚勤;王金生;周永昌;

    本文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肝外胆道肿瘤的超声图像,典型的肝外胆道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为“截断征”,“杯口征”,“鼠尾征”,“结节征”以及“双扩征”。由于本组病例均严格做好检查前准备,多体位、多切面的探查以及超声监视下一定量的饮水,除2例假阳性外,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23/25)。结果表明B型超声对肝外胆道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独特之处。

    1990年01期 18-20+2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提高肝外胆道肿瘤B型超声诊断率的体会

    李国杰;朱向明;胡党成;容尚勤;王金生;周永昌;

    本文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肝外胆道肿瘤的超声图像,典型的肝外胆道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为“截断征”,“杯口征”,“鼠尾征”,“结节征”以及“双扩征”。由于本组病例均严格做好检查前准备,多体位、多切面的探查以及超声监视下一定量的饮水,除2例假阳性外,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23/25)。结果表明B型超声对肝外胆道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独特之处。

    1990年01期 18-20+2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肺心病患者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观测

    陶月玉;柯永胜;杨尚印;严文魁;李苏;赵振东;刘英;仲皖;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全血SOD-1含量。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全血SOD-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症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全血SOD-1含量显著低于非重症组(P<0.01)。提示: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病理过程有O_2参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全血SOD-1含量高低对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1990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肺心病患者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观测

    陶月玉;柯永胜;杨尚印;严文魁;李苏;赵振东;刘英;仲皖;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全血SOD-1含量。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全血SOD-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症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全血SOD-1含量显著低于非重症组(P<0.01)。提示: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病理过程有O_2参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全血SOD-1含量高低对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1990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静脉利多卡因抑制气管插管咳嗽反射的初步观察

    蒋昭祥;张鹤;朋立超;朱美芳;

    本文对静脉利多卡因抑制气管插管咳嗽反射进行了研究,28例体格情况Ⅰ~Ⅱ级,行胸外,整形,脑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14例,均选用氟呱啶(2.5~5mg iv),芬太尼(0.05~0.1mg iv),γ-OH(60mg/kg iv)或安定(0.2~0.4mg/kg iv)行麻醉诱导。A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利多卡因(2mg/kg),注入后3~5分钟行气管插管。B组,1%地卡因行喉气管喷雾2~3次,1分钟后行气管插管。对插管引起咳嗽分四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静注利多卡因能抑制咳嗽反射,是全麻插管较好辅助方法,但注射时宜慢以提防心血管意外和中毒反应。

    1990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静脉利多卡因抑制气管插管咳嗽反射的初步观察

    蒋昭祥;张鹤;朋立超;朱美芳;

    本文对静脉利多卡因抑制气管插管咳嗽反射进行了研究,28例体格情况Ⅰ~Ⅱ级,行胸外,整形,脑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14例,均选用氟呱啶(2.5~5mg iv),芬太尼(0.05~0.1mg iv),γ-OH(60mg/kg iv)或安定(0.2~0.4mg/kg iv)行麻醉诱导。A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利多卡因(2mg/kg),注入后3~5分钟行气管插管。B组,1%地卡因行喉气管喷雾2~3次,1分钟后行气管插管。对插管引起咳嗽分四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静注利多卡因能抑制咳嗽反射,是全麻插管较好辅助方法,但注射时宜慢以提防心血管意外和中毒反应。

    1990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放射免疫分析工作中标准曲线的初步研究

    王荣鑫;吴采月;

    <正> 本文对放射免疫分析工作中标准曲线基本类型确定、直线化、分段拟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坏点剔除方法。现报告如下: 以标准品B/B_O为纵座标(B,不同含量标准品管的结合率;B_O,标准品O管的结合率),标准品含量C为横座标的标准曲线的类型的确定,作者研究了二种方法。

    1990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放射免疫分析工作中标准曲线的初步研究

    王荣鑫;吴采月;

    <正> 本文对放射免疫分析工作中标准曲线基本类型确定、直线化、分段拟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坏点剔除方法。现报告如下: 以标准品B/B_O为纵座标(B,不同含量标准品管的结合率;B_O,标准品O管的结合率),标准品含量C为横座标的标准曲线的类型的确定,作者研究了二种方法。

    1990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刘慕琴;蒋静涵;

    <正>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自1938年由Robb-smith首先报导后,国内外陆续有报导。鉴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本文选择临床表现特殊者5例报导如下: 例1 宋某,女,38岁。腰腿痛4个月,左眼睑下垂,口角歪斜20天,近3~4天发热伴右下肢不能行走,于1979年5月17日以脑干病变收入我院神经科。体检:体温38℃,血压16.5/10.72Pa.,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肝肋下3cm;神经系统检查:右侧周围性而瘫,双膝及跟腱反射均消失,双侧克氏征阳性,左眼视力下降,

    1990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刘慕琴;蒋静涵;

    <正>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自1938年由Robb-smith首先报导后,国内外陆续有报导。鉴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本文选择临床表现特殊者5例报导如下: 例1 宋某,女,38岁。腰腿痛4个月,左眼睑下垂,口角歪斜20天,近3~4天发热伴右下肢不能行走,于1979年5月17日以脑干病变收入我院神经科。体检:体温38℃,血压16.5/10.72Pa.,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肝肋下3cm;神经系统检查:右侧周围性而瘫,双膝及跟腱反射均消失,双侧克氏征阳性,左眼视力下降,

    1990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托品试验引起三源性房性早搏

    吴乃理;

    <正> 患者女,53岁,因窦性心动过缓,于1988年1月23日作阿托品试验(静注2mg),注后5分钟EKG出现频繁早搏。兹分析如下:图1为静注药后即刻之Ⅱ导联EKG:

    1990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托品试验引起三源性房性早搏

    吴乃理;

    <正> 患者女,53岁,因窦性心动过缓,于1988年1月23日作阿托品试验(静注2mg),注后5分钟EKG出现频繁早搏。兹分析如下:图1为静注药后即刻之Ⅱ导联EKG:

    1990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盲部假性充盈缺损12例分析

    杨文藻;

    <正> 回盲部病变的发病率很高,且易发生假性充盈缺损而致误诊。为了提高回盲部病变诊断正确率,本文收集1980年1月~1984年4月经钡剂检查误诊病例共12例,报导如下。 12例回盲部假性充盈缺损病例,均经钡剂灌肠检查,内5例辅以结肠双对比造影,10例辅以经口结肠注气回盲部低张双对比造影,11例经手术证实回盲部无占位性病变,1例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8例扪及包块,10例右下腹压痛,4例进行性消瘦。

    1990年01期 34+3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盲部假性充盈缺损12例分析

    杨文藻;

    <正> 回盲部病变的发病率很高,且易发生假性充盈缺损而致误诊。为了提高回盲部病变诊断正确率,本文收集1980年1月~1984年4月经钡剂检查误诊病例共12例,报导如下。 12例回盲部假性充盈缺损病例,均经钡剂灌肠检查,内5例辅以结肠双对比造影,10例辅以经口结肠注气回盲部低张双对比造影,11例经手术证实回盲部无占位性病变,1例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8例扪及包块,10例右下腹压痛,4例进行性消瘦。

    1990年01期 34+3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3例纵隔肿瘤的X线分析

    邱传祺;巢兆福;翟健;沙德驹;陈国梁;

    <正> 纵隔肿瘤较常见,但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近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33例初步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4岁~62岁,平均37.06岁。主要临床症状本组良性纵隔肿瘤24例,其中5例无自觉症状,其余均有一种或多种症状,计胸闷或气促11例,咳嗽11例,胸骨后不适疼痛11例,吞咽困难1例。恶性纵隔肿瘤9例,症状较重,除有上述症状外,另有气急或呼吸困难2例,不规则发热

    1990年01期 35-36+5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3例纵隔肿瘤的X线分析

    邱传祺;巢兆福;翟健;沙德驹;陈国梁;

    <正> 纵隔肿瘤较常见,但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近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33例初步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4岁~62岁,平均37.06岁。主要临床症状本组良性纵隔肿瘤24例,其中5例无自觉症状,其余均有一种或多种症状,计胸闷或气促11例,咳嗽11例,胸骨后不适疼痛11例,吞咽困难1例。恶性纵隔肿瘤9例,症状较重,除有上述症状外,另有气急或呼吸困难2例,不规则发热

    1990年01期 35-36+5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体会

    吴佩;周(氵光);

    <正>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告发生率可达71%。近年来我科为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在手术操作,术后处理方面作了一定的改进,使其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行乳腺癌根治术5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1岁,平均47岁。原发病灶 <2cm9例,2~5cm28例,6~8cm8例,8~10cm5例。和胸壁固定者4例,周围有小的卫星灶者2例。皮肤改变情况肿瘤病灶和皮肤粘连及局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者共23例。

    1990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体会

    吴佩;周(氵光);

    <正>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告发生率可达71%。近年来我科为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在手术操作,术后处理方面作了一定的改进,使其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行乳腺癌根治术5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1岁,平均47岁。原发病灶 <2cm9例,2~5cm28例,6~8cm8例,8~10cm5例。和胸壁固定者4例,周围有小的卫星灶者2例。皮肤改变情况肿瘤病灶和皮肤粘连及局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者共23例。

    1990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廓撕裂伤42例治疗体会

    朱蓉;范畴;仇玲妹;

    <正> 耳廓撕裂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就诊时常有耳廓缺损,处理不当常可造成耳廓畸形。我院1979年4月~1988年12月共收治较严重的耳廓撕裂伤42例,共43耳。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30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57岁,21~30岁占总数的65%(27/42)。其中重物击伤10例,咬伤10例,汽车撞伤8例,跌伤8例,刀割伤6例。本组中耳廓上1/2根部撕裂10例,上2/3根部撕裂23例,下1/3根部撕裂3例,下2/3根部撕裂5例;双耳廓撕裂挤压伤1例(为双侧耳廓上2/3撕

    1990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廓撕裂伤42例治疗体会

    朱蓉;范畴;仇玲妹;

    <正> 耳廓撕裂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就诊时常有耳廓缺损,处理不当常可造成耳廓畸形。我院1979年4月~1988年12月共收治较严重的耳廓撕裂伤42例,共43耳。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30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57岁,21~30岁占总数的65%(27/42)。其中重物击伤10例,咬伤10例,汽车撞伤8例,跌伤8例,刀割伤6例。本组中耳廓上1/2根部撕裂10例,上2/3根部撕裂23例,下1/3根部撕裂3例,下2/3根部撕裂5例;双耳廓撕裂挤压伤1例(为双侧耳廓上2/3撕

    1990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小板在全血中保存情况的观察

    蒋素兰;

    <正>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有形体,其特性是离开血管后易裂解,粘连性大,易聚集。正常血小板的寿命2~4天。血小板输入人体后,在循环中存在25%,数小时后达60%。输入的血小板在肝脏和脾脏中暂时封闭,然后放出。大部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经放射性照射后的出血性疾病患者输入配合的血小板有效。作者经多例观察,发现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与保存时间有较大关系,采血后放置时间愈久,输后生存的血小板数愈少。采血后贮存一周的血中血小板大部分被破坏,其形态呈不同程度的改变。本

    1990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小板在全血中保存情况的观察

    蒋素兰;

    <正>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有形体,其特性是离开血管后易裂解,粘连性大,易聚集。正常血小板的寿命2~4天。血小板输入人体后,在循环中存在25%,数小时后达60%。输入的血小板在肝脏和脾脏中暂时封闭,然后放出。大部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经放射性照射后的出血性疾病患者输入配合的血小板有效。作者经多例观察,发现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与保存时间有较大关系,采血后放置时间愈久,输后生存的血小板数愈少。采血后贮存一周的血中血小板大部分被破坏,其形态呈不同程度的改变。本

    1990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灸经纶》小考与学术价值

    李扬缜;

    <正> 《神灸经纶》为清代吴亦鼎所撰。亦鼎字砚丞,道光、咸丰时歙县人,另著有《麻疹备要方论》等书。《神灸经纶》最早刻本在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其后未见刻印。1959年,全国64所图书馆所藏中医书编辑联合目录中未见此著目。所幸学院李济仁教授藏有全书四卷,于1962年献出,耿鉴庭研究员为之作序,著名书法家何时希书端。继后十年动乱,未能及时刊行,至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才重新影印出版,得与读者见面。据耿公在序言中所言:“曹炳章曾藏有此著两种,一是《麻疹备要方论》,一即此书”。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将其分别编入《中国医学大成》之儿科及针灸门类,并写了提要。《麻疹》先刊,传本较多,《神灸经纶》未及排

    1990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灸经纶》小考与学术价值

    李扬缜;

    <正> 《神灸经纶》为清代吴亦鼎所撰。亦鼎字砚丞,道光、咸丰时歙县人,另著有《麻疹备要方论》等书。《神灸经纶》最早刻本在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其后未见刻印。1959年,全国64所图书馆所藏中医书编辑联合目录中未见此著目。所幸学院李济仁教授藏有全书四卷,于1962年献出,耿鉴庭研究员为之作序,著名书法家何时希书端。继后十年动乱,未能及时刊行,至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才重新影印出版,得与读者见面。据耿公在序言中所言:“曹炳章曾藏有此著两种,一是《麻疹备要方论》,一即此书”。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将其分别编入《中国医学大成》之儿科及针灸门类,并写了提要。《麻疹》先刊,传本较多,《神灸经纶》未及排

    1990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表现为双下肢剧痛的间日疟一例报告

    陶月玉;俞国华;

    <正> 非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多样,但以双下肢剧痛为主诉者很少见。我科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工人。因不规则发热半天伴双下肢剧痛于1988年9月10日入院。下肢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难以忍受。入院前半天曾有发热感,自测体温(腋表)38.3℃,用白酒擦浴片刻后无发热感。既往体健。体检:急性痛苦面容,T:36.2℃,未见皮诊,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压痛,活动自如,双下肢肤色未见异常,无肿胀,广泛轻度压痛。实

    1990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表现为双下肢剧痛的间日疟一例报告

    陶月玉;俞国华;

    <正> 非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多样,但以双下肢剧痛为主诉者很少见。我科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工人。因不规则发热半天伴双下肢剧痛于1988年9月10日入院。下肢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难以忍受。入院前半天曾有发热感,自测体温(腋表)38.3℃,用白酒擦浴片刻后无发热感。既往体健。体检:急性痛苦面容,T:36.2℃,未见皮诊,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压痛,活动自如,双下肢肤色未见异常,无肿胀,广泛轻度压痛。实

    1990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祝贺与希望

    文正益;李德仁;

    经短期筹备,本学报的“地质医学”专栏现在同读者见面了。“地质医学”栏欢迎地质环境中的流行病、职业病、常见病的调查报告;地质元素对人类健康关系(有利或有害)的研究论文;地矿作业环境技术改革、设备更新对职业病、多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地矿医务单位临床治疗报告;地质环境中发现的罕见病例报告等稿件。开设“地质医学”专栏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地矿战线医疗、预防工作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进而推动我国地质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欢迎地矿战线医务、预防和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并望各级领导、读者、作者给予支持,不断提出批评建议,帮助我们办好本专栏。

    1990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祝贺与希望

    文正益;李德仁;

    经短期筹备,本学报的“地质医学”专栏现在同读者见面了。“地质医学”栏欢迎地质环境中的流行病、职业病、常见病的调查报告;地质元素对人类健康关系(有利或有害)的研究论文;地矿作业环境技术改革、设备更新对职业病、多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地矿医务单位临床治疗报告;地质环境中发现的罕见病例报告等稿件。开设“地质医学”专栏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地矿战线医疗、预防工作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进而推动我国地质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欢迎地矿战线医务、预防和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并望各级领导、读者、作者给予支持,不断提出批评建议,帮助我们办好本专栏。

    1990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试论地质医学研究

    汪桐;

    <正> 我院与地矿部联合办学,在培养地质医学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巩固医学教育成就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地质医学研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目前,我国地质医学研究刚刚起步,处于萌芽阶段。进行地质医学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地质医学研究事业前景宏伟地质医学是研究地质以及生产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它是地质与医学的结合,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大地是孕育人类进化,生存,繁衍,发展的母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人与天地相应”的说法,认为人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矿物质是人体重要

    1990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试论地质医学研究

    汪桐;

    <正> 我院与地矿部联合办学,在培养地质医学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巩固医学教育成就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地质医学研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目前,我国地质医学研究刚刚起步,处于萌芽阶段。进行地质医学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地质医学研究事业前景宏伟地质医学是研究地质以及生产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它是地质与医学的结合,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大地是孕育人类进化,生存,繁衍,发展的母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人与天地相应”的说法,认为人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矿物质是人体重要

    1990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18例粉尘作业工人13年卫生管理调查分析

    胡红拴;张玉环;芦明华;丰修文;

    本文通过对218名地矿粉尘作业工人卫生追踪调查,再次证实矽肺的发病率与作业环境粉尘的浓度、接触粉尘的时间有比例关系。提出了地矿行业坑道工通过轮换工种,以减少发病率的可行性设想。还发现矽肺病人的病死率与矽肺的轻重程度不成比例。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对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1990年01期 49-5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18例粉尘作业工人13年卫生管理调查分析

    胡红拴;张玉环;芦明华;丰修文;

    本文通过对218名地矿粉尘作业工人卫生追踪调查,再次证实矽肺的发病率与作业环境粉尘的浓度、接触粉尘的时间有比例关系。提出了地矿行业坑道工通过轮换工种,以减少发病率的可行性设想。还发现矽肺病人的病死率与矽肺的轻重程度不成比例。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对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1990年01期 49-5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两例报告

    杨起淳;

    <正> 目前虽然广泛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体内激素水平,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诊断正确率有所提高,但是以心脏异常为突出表现的病例,误诊的并不少见,以心包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常被误诊,本报告结合病例对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有关问题提出探讨。例1 于某,女,57岁。因反复出现浮肿、胸闷、气短、伴有畏寒,乏力20余年,外院均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并曾接受心包抽液及抗结核治疗,均无明显疗效。近2年出现听力减退及视力模糊,10余天来因胸闷、气促加重而收住院。体检:体温37℃,血压17.3/10.7kPa,脉搏56次/分。发育

    1990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两例报告

    杨起淳;

    <正> 目前虽然广泛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体内激素水平,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诊断正确率有所提高,但是以心脏异常为突出表现的病例,误诊的并不少见,以心包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常被误诊,本报告结合病例对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有关问题提出探讨。例1 于某,女,57岁。因反复出现浮肿、胸闷、气短、伴有畏寒,乏力20余年,外院均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并曾接受心包抽液及抗结核治疗,均无明显疗效。近2年出现听力减退及视力模糊,10余天来因胸闷、气促加重而收住院。体检:体温37℃,血压17.3/10.7kPa,脉搏56次/分。发育

    1990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复苏

    杨尚印;韩卫民;李苏;

    <正> 近20年来,心肺脑复苏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为了提高复苏的成功率,人们从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缺血、复苏、再灌注时组织损伤过程和表现,并探索复苏后最佳生命支持方案。缺血时组织损伤机理缺血引起细胞损伤是由缺氧和氧化能量代谢的停止为开始。缺血时细胞生化反应并未停止,此时以还原和酸性环境中进行的反应、代替了氧化和微硷性环境中的高浓度三磷酸腺苷(ATP)所支持、由酶调

    1990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复苏

    杨尚印;韩卫民;李苏;

    <正> 近20年来,心肺脑复苏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为了提高复苏的成功率,人们从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缺血、复苏、再灌注时组织损伤过程和表现,并探索复苏后最佳生命支持方案。缺血时组织损伤机理缺血引起细胞损伤是由缺氧和氧化能量代谢的停止为开始。缺血时细胞生化反应并未停止,此时以还原和酸性环境中进行的反应、代替了氧化和微硷性环境中的高浓度三磷酸腺苷(ATP)所支持、由酶调

    1990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心病与性激素

    王安才;李苏;

    <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常可合并多脏器或多系统损害或衰竭,其中尤以心、肾、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常见,内分泌系统也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Agle等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患者作康复研究时,发现所研究的23例对象中,19例出现性欲减退和不同程度的阳萎,其中6例阴茎不能完全勃起达一年或数年之久。Kass等发现100例男性COPD患者,17例发生阳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可合并性功能障碍,轻则性欲减退,重则阳萎和无精子。Fletcher等采用一系列新技术评判20例男性CCP患者的性功能,发现7例病情恶化者均有性功能障碍;夜间监测阴茎勃起提示6例阳萎,且均为器质性。Dopple检查周围血管包括阴茎,其脉冲图显示这些患者的平均球海绵体肌反射潜伏期为40.2毫秒,夜间能完全勃起者仅为34.5毫秒(P<0.005),但无1例有明显的周围血管病征。

    1990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肺心病与性激素

    王安才;李苏;

    <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常可合并多脏器或多系统损害或衰竭,其中尤以心、肾、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常见,内分泌系统也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Agle等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患者作康复研究时,发现所研究的23例对象中,19例出现性欲减退和不同程度的阳萎,其中6例阴茎不能完全勃起达一年或数年之久。Kass等发现100例男性COPD患者,17例发生阳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可合并性功能障碍,轻则性欲减退,重则阳萎和无精子。Fletcher等采用一系列新技术评判20例男性CCP患者的性功能,发现7例病情恶化者均有性功能障碍;夜间监测阴茎勃起提示6例阳萎,且均为器质性。Dopple检查周围血管包括阴茎,其脉冲图显示这些患者的平均球海绵体肌反射潜伏期为40.2毫秒,夜间能完全勃起者仅为34.5毫秒(P<0.005),但无1例有明显的周围血管病征。

    1990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免疫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曲卫敏;吴敏毓;

    <正> 1927年Lewis T 开始研究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1977年Besedovsky提出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指出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存在着完整的调节环路。本文对免疫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免疫的影响神经系统对免疫的影响早年曾发现机体的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等都有神经分布,这为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应提供了形态学基础。神经损伤可明显降低骨髓细胞、胸腺和脾脏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间接证明存在这种调节作用。李求是等发现小鼠左侧脑皮质部分切除后,脾细胞的NK细胞毒及IL2产生能力

    1990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免疫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曲卫敏;吴敏毓;

    <正> 1927年Lewis T 开始研究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1977年Besedovsky提出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指出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存在着完整的调节环路。本文对免疫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免疫的影响神经系统对免疫的影响早年曾发现机体的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等都有神经分布,这为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应提供了形态学基础。神经损伤可明显降低骨髓细胞、胸腺和脾脏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间接证明存在这种调节作用。李求是等发现小鼠左侧脑皮质部分切除后,脾细胞的NK细胞毒及IL2产生能力

    1990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肠半量切除治愈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一例

    黄陆强;江声铮;

    <正> 我院普外科于1979年11月收治一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因同时发生肠扭转、肠坏死,被迫切除约50%小肠。术后近期出血停止,随访十年,恢复良好,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特报告如下。患者男,干部,40岁。1958年患肝炎,1977年3月23日,曾因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症住院,经三腔二囊管压迫、输血等治疗而止血;后因再次出血,于同年5月27日急诊行脾切除+胃底横断+冠状静脉及食道下段曲张静脉缝扎术,术后出血停止,渐恢复。

    1990年01期 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肠半量切除治愈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一例

    黄陆强;江声铮;

    <正> 我院普外科于1979年11月收治一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因同时发生肠扭转、肠坏死,被迫切除约50%小肠。术后近期出血停止,随访十年,恢复良好,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特报告如下。患者男,干部,40岁。1958年患肝炎,1977年3月23日,曾因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症住院,经三腔二囊管压迫、输血等治疗而止血;后因再次出血,于同年5月27日急诊行脾切除+胃底横断+冠状静脉及食道下段曲张静脉缝扎术,术后出血停止,渐恢复。

    1990年01期 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K细胞活性与弓形体感染

    窦骏;吴敏毓;

    <正> 弓形体是一种专性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其感染遍及全球。该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先天发育异常,造成脑畸形、缺损,严重时可导致流产或死胎。近年来由于受滋病(AIDS)的发现,大约有5~10%的AIDS病患者合并弓形体病,两者的密切关系已引起国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可见对弓形体病的研究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而NK(自然杀伤)细胞在抗御肿瘤与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学者近几年来用小鼠等动物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仅对弓形体(TP)感染时NK细胞活性变化、有关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990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K细胞活性与弓形体感染

    窦骏;吴敏毓;

    <正> 弓形体是一种专性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其感染遍及全球。该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先天发育异常,造成脑畸形、缺损,严重时可导致流产或死胎。近年来由于受滋病(AIDS)的发现,大约有5~10%的AIDS病患者合并弓形体病,两者的密切关系已引起国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可见对弓形体病的研究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而NK(自然杀伤)细胞在抗御肿瘤与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学者近几年来用小鼠等动物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仅对弓形体(TP)感染时NK细胞活性变化、有关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990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国内耐药性伤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范广昌;

    <正> 自1986年以来伤寒病例增多,且有数起水源性暴发,大多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噬菌体M_1型菌株引起。因此,对其临床有关问题似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一、耐药菌株的发现及分布自1950年以来,国外已从散发性伤寒病例中分离出对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耐药的伤寒杆菌,之后国内外都有报告。一般而言,对氯霉素耐药者<5~10%。河南曾于1979年分离到25株伤寒杆菌,氯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高达170~230μg/ml。个别地区在流行期间曾有报道90%以上菌株耐药,如1986年

    1990年01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国内耐药性伤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范广昌;

    <正> 自1986年以来伤寒病例增多,且有数起水源性暴发,大多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噬菌体M_1型菌株引起。因此,对其临床有关问题似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一、耐药菌株的发现及分布自1950年以来,国外已从散发性伤寒病例中分离出对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耐药的伤寒杆菌,之后国内外都有报告。一般而言,对氯霉素耐药者<5~10%。河南曾于1979年分离到25株伤寒杆菌,氯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高达170~230μg/ml。个别地区在流行期间曾有报道90%以上菌株耐药,如1986年

    1990年01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介绍新型长效降压药—特拉唑嗪

    张道友;

    <正> 特拉唑嗪(Terazosin)是一种新的选择性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其结构和作用类似哌唑嗪(Prazosin),见图。研究表明,特拉唑嗪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单用或与其它药物合用均可,近来,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本药用于治疗高血压。一、作用部位及机制特拉唑嗪对高血压病人的扩血管作用类似于哌唑嗪,是由选择性阻滞了外周突触后膜的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的。动物研究表明,静脉用特拉唑嗪,通过降低外周血

    1990年0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介绍新型长效降压药—特拉唑嗪

    张道友;

    <正> 特拉唑嗪(Terazosin)是一种新的选择性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其结构和作用类似哌唑嗪(Prazosin),见图。研究表明,特拉唑嗪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单用或与其它药物合用均可,近来,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本药用于治疗高血压。一、作用部位及机制特拉唑嗪对高血压病人的扩血管作用类似于哌唑嗪,是由选择性阻滞了外周突触后膜的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的。动物研究表明,静脉用特拉唑嗪,通过降低外周血

    1990年0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改变

    王练;冒国光;陈宗舜;汪佑霞;

    <正> 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目前国内测定PA的方法,操作烦杂,实验室要求条件高,一般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我们在醋纤薄膜电泳法的基础上,以洗脱法代替价格昂贵的光密度扫描仪来计算蛋白各区带的百分比测定PA的含量。获得与孟宪镛等报告大致相同的结果。该测定法适用一般基层医院。现将此法对25名正常人和3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PA测定的结果报告如下:

    1990年01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改变

    王练;冒国光;陈宗舜;汪佑霞;

    <正> 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目前国内测定PA的方法,操作烦杂,实验室要求条件高,一般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我们在醋纤薄膜电泳法的基础上,以洗脱法代替价格昂贵的光密度扫描仪来计算蛋白各区带的百分比测定PA的含量。获得与孟宪镛等报告大致相同的结果。该测定法适用一般基层医院。现将此法对25名正常人和3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PA测定的结果报告如下:

    1990年01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动物肠上皮细胞滴片制备染色体

    徐思斌;徐薇华;

    <正> 目前动物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在制片过程中虽没有理论上的障碍,但实验要求严格,需要特定的条件,所得的结果又不完全相同,而且取材也有局限性。我们参考Stephenson报导的两栖类染色体制备法,Worton,Macgregor等报导的其他材料制备染色体等方法,加以改进,对有尾、无尾两栖类、哺乳类等动物进行摸索,改变了取材部位,以小肠上皮细胞代替骨髓细胞,建立了一种较简易的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并获得满意的效果。该方法目前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由于此法取材方便,滴片所得的细胞多,分裂相亦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兹介绍如下:

    1990年01期 77+7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物肠上皮细胞滴片制备染色体

    徐思斌;徐薇华;

    <正> 目前动物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在制片过程中虽没有理论上的障碍,但实验要求严格,需要特定的条件,所得的结果又不完全相同,而且取材也有局限性。我们参考Stephenson报导的两栖类染色体制备法,Worton,Macgregor等报导的其他材料制备染色体等方法,加以改进,对有尾、无尾两栖类、哺乳类等动物进行摸索,改变了取材部位,以小肠上皮细胞代替骨髓细胞,建立了一种较简易的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并获得满意的效果。该方法目前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由于此法取材方便,滴片所得的细胞多,分裂相亦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兹介绍如下:

    1990年01期 77+7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法测定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活性

    朱家勇;

    <正> 在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的影响因子中,曾应用感染血吸虫鼠肝组织内虫卵及日本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IEST对酶标记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活性测定,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冰冻切片抗原按苏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84)的方法,将感染30条血吸虫尾蚴后6周、7周及8周的小鼠解剖,取左叶肝组织及门静脉处成虫,经0.01M、pH7.2 PBS充分洗涤后,用甲基纤维素

    1990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法测定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活性

    朱家勇;

    <正> 在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的影响因子中,曾应用感染血吸虫鼠肝组织内虫卵及日本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IEST对酶标记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活性测定,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冰冻切片抗原按苏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84)的方法,将感染30条血吸虫尾蚴后6周、7周及8周的小鼠解剖,取左叶肝组织及门静脉处成虫,经0.01M、pH7.2 PBS充分洗涤后,用甲基纤维素

    1990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梗塞心电图分析

    刘之静;

    <正> 患者女性,56岁,农民。于1983年10月14日因肌萎缩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第2天下午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胸闷。既往有高血压、脑血栓病史,血压波动在20~22.7/13.3~16 kPa。体检:体温不升,BP14.7/9.33 kPa,神清,心脏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2次/分,律齐,无明显病理性杂音。10月15日下午心电图描记为急性膈面及前壁广泛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梗塞。当日晚病人解大便后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心律快慢不等,BP9.33/6.67 kPa,经抢救后病情略为好转,因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

    1990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梗塞心电图分析

    刘之静;

    <正> 患者女性,56岁,农民。于1983年10月14日因肌萎缩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第2天下午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胸闷。既往有高血压、脑血栓病史,血压波动在20~22.7/13.3~16 kPa。体检:体温不升,BP14.7/9.33 kPa,神清,心脏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2次/分,律齐,无明显病理性杂音。10月15日下午心电图描记为急性膈面及前壁广泛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梗塞。当日晚病人解大便后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心律快慢不等,BP9.33/6.67 kPa,经抢救后病情略为好转,因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

    1990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毒症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一例报告

    张道友;

    <正> 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预后更为严重,我们收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频繁发作者,经透析治疗,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6岁,因恶心、呕吐、少尿一周于1987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986年3月起因眼脸浮肿、面色苍白而就诊,尿液检查蛋白(+++)、管型(+),用潘生丁、654-2等药治疗,此后常感腰部疼痛不适。1987年3月化验血尿素氮(BUN)16.1mmol/L、肌酐(Cr)831μmol/L。

    1990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毒症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一例报告

    张道友;

    <正> 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预后更为严重,我们收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频繁发作者,经透析治疗,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6岁,因恶心、呕吐、少尿一周于1987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986年3月起因眼脸浮肿、面色苍白而就诊,尿液检查蛋白(+++)、管型(+),用潘生丁、654-2等药治疗,此后常感腰部疼痛不适。1987年3月化验血尿素氮(BUN)16.1mmol/L、肌酐(Cr)831μmol/L。

    1990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肢痛性癫痫两例报告

    朱洪飞;王瑞华;

    <正> 癫痫感觉性发作临床上少见,因类型颇多,诊断困难。我们遇两例经脑电图证实及抗痫治疗有效的癫痫肢痛发作,报告如下: 例1 姚某,女,学生,11岁。患儿于1987年4月开始,突然出现双侧下肢酸痛,持续10~20分钟后自行缓解。疼痛时意识清,无头痛呕吐、肢体抽动及行走困难。此后一年余,每日发作2~3次。发病与气候无关,发作间歇期生活完全正常。曾在几家医院内外科就诊,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测定均正常,双膝关节正侧位摄片亦正常,应用抗风湿及止痛剂均无效,于1988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无头颅外伤、脑炎及脑膜炎病史,出生史正常,家族中无癫痫病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体征,头颅片正

    1990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肢痛性癫痫两例报告

    朱洪飞;王瑞华;

    <正> 癫痫感觉性发作临床上少见,因类型颇多,诊断困难。我们遇两例经脑电图证实及抗痫治疗有效的癫痫肢痛发作,报告如下: 例1 姚某,女,学生,11岁。患儿于1987年4月开始,突然出现双侧下肢酸痛,持续10~20分钟后自行缓解。疼痛时意识清,无头痛呕吐、肢体抽动及行走困难。此后一年余,每日发作2~3次。发病与气候无关,发作间歇期生活完全正常。曾在几家医院内外科就诊,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测定均正常,双膝关节正侧位摄片亦正常,应用抗风湿及止痛剂均无效,于1988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无头颅外伤、脑炎及脑膜炎病史,出生史正常,家族中无癫痫病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体征,头颅片正

    1990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脾破裂修补术四例报告

    房淑彬;李涛;李树仁;

    <正> 我院自1984年7月~1989年1月对4例创伤性脾破裂施行修补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病例介绍例1,男,15岁。左季肋部挤压伤6小时入院。检查:BP 13.3/8.00 kPa。神清,面色苍白,腹部膨隆,左侧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腹腔穿刺获不凝固血液,急诊行剖腹术。术中见腹腔积血2000ml,脾门上方有一长4cm、深1.8cm横形裂口;左肾包膜巨大血肿、左肾无挫裂伤。吸净积血、托出脾脏,清除脾脏裂口内血凝块。裁剪部分大网膜嵌入裂口内并铺盖于裂口上下,通过大网膜U形缝合裂口,裂口下置引

    1990年01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脾破裂修补术四例报告

    房淑彬;李涛;李树仁;

    <正> 我院自1984年7月~1989年1月对4例创伤性脾破裂施行修补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病例介绍例1,男,15岁。左季肋部挤压伤6小时入院。检查:BP 13.3/8.00 kPa。神清,面色苍白,腹部膨隆,左侧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腹腔穿刺获不凝固血液,急诊行剖腹术。术中见腹腔积血2000ml,脾门上方有一长4cm、深1.8cm横形裂口;左肾包膜巨大血肿、左肾无挫裂伤。吸净积血、托出脾脏,清除脾脏裂口内血凝块。裁剪部分大网膜嵌入裂口内并铺盖于裂口上下,通过大网膜U形缝合裂口,裂口下置引

    1990年01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四例报告

    林文顺;谢玉增;徐时百;

    <正> 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报告较少,我院自1976年10月~1987年12月,因并发症而收入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共4例,报告如下。

    1990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四例报告

    林文顺;谢玉增;徐时百;

    <正> 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报告较少,我院自1976年10月~1987年12月,因并发症而收入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共4例,报告如下。

    1990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安氏病二例误诊分析

    汪涛;丁秀明;

    <正> 高安氏病即Takayashu病、或称无脉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农村发病率较高,且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所遇二例报告如下。例1 男。61岁。系头昏十天,嗜睡、左侧偏瘫一天,于1989年3月10日住院。患者入院前10天因房事后饮冷水,遂有头昏、多汗,并日渐加重。入院前一天始嗜睡,左侧偏瘫,无发热和呕吐,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检:嗜睡,T36.5℃,血压8/0 kPa(右上肢),双侧瞳孔等大等园,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颈无抵抗,两肺(-)心率86次/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V/6DM,叹息样,心尖区

    1990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安氏病二例误诊分析

    汪涛;丁秀明;

    <正> 高安氏病即Takayashu病、或称无脉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农村发病率较高,且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所遇二例报告如下。例1 男。61岁。系头昏十天,嗜睡、左侧偏瘫一天,于1989年3月10日住院。患者入院前10天因房事后饮冷水,遂有头昏、多汗,并日渐加重。入院前一天始嗜睡,左侧偏瘫,无发热和呕吐,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检:嗜睡,T36.5℃,血压8/0 kPa(右上肢),双侧瞳孔等大等园,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颈无抵抗,两肺(-)心率86次/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V/6DM,叹息样,心尖区

    1990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鱼胆中毒二例

    陈为柱;程云堂;朱志杰;

    <正> 近年来我们遇2例因吞服新鲜鱼胆而发生中毒病例,报告于下。例1 男,58岁。吞服新鲜草鱼胆(鱼重1.75kg)8小时后腹痛伴呕吐2次,排黄稀水便3次,自服黄连素好转。2天后出现疲乏、纳减、尿黄入院。体检:T37.5℃,巩膜轻度黄染、心肺(-),肝肋下1cm,质软,轻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0×1O~9/L,中性0.86,淋巴0.14。尿常规(-)。肝功能SGPT402U,总胆红素22.2μmol/L,HBSAg(-)。经用能量合剂,氨苄青霉

    1990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鱼胆中毒二例

    陈为柱;程云堂;朱志杰;

    <正> 近年来我们遇2例因吞服新鲜鱼胆而发生中毒病例,报告于下。例1 男,58岁。吞服新鲜草鱼胆(鱼重1.75kg)8小时后腹痛伴呕吐2次,排黄稀水便3次,自服黄连素好转。2天后出现疲乏、纳减、尿黄入院。体检:T37.5℃,巩膜轻度黄染、心肺(-),肝肋下1cm,质软,轻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0×1O~9/L,中性0.86,淋巴0.14。尿常规(-)。肝功能SGPT402U,总胆红素22.2μmol/L,HBSAg(-)。经用能量合剂,氨苄青霉

    1990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一例报告

    梁清宇;张家述;陈晓熙;

    <正>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比较少见,发生于短管状骨者尤为少见。现将收治的一例指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男,34岁,工人。因轻微外伤后右手环指近节反复肿痛2年入院。X线片示:近节指骨基底部呈溶骨性改变,轻度膨胀,并似见多囊状改变,另有数处骨皮质断裂,未见明显钙化。入院诊断: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术中见局部骨膜轻度水肿,增厚,部分骨皮质变薄、易碎,骨髓腔内充满白色胶冻状物,予以完全刮除后植入术前准备的六个月死胎儿松质骨,并将刮除物送病检。病检结果:因刮除物较细碎,大体标本难以确切描述。镜下见瘤组织大小、形态不一的

    1990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一例报告

    梁清宇;张家述;陈晓熙;

    <正>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比较少见,发生于短管状骨者尤为少见。现将收治的一例指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男,34岁,工人。因轻微外伤后右手环指近节反复肿痛2年入院。X线片示:近节指骨基底部呈溶骨性改变,轻度膨胀,并似见多囊状改变,另有数处骨皮质断裂,未见明显钙化。入院诊断: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术中见局部骨膜轻度水肿,增厚,部分骨皮质变薄、易碎,骨髓腔内充满白色胶冻状物,予以完全刮除后植入术前准备的六个月死胎儿松质骨,并将刮除物送病检。病检结果:因刮除物较细碎,大体标本难以确切描述。镜下见瘤组织大小、形态不一的

    1990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索内异位肾上腺皮质一例报告

    彭弋峰;胡盛泽;肖云;汪宝琮;

    <正> 患男,4岁。因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肌注HCG3个疗程无效而就诊,诊断为双侧隐睾。1987年4月3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阴茎较同龄男孩大,包皮过长,阴囊发育差,空虚。双侧腹股沟内环处扪及花生米大小包块,质中,表面光滑,能移动,压之有胀感。B超:右睾位于内环处,左睾位于内环上腹腔内。4月21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双侧睾丸固定术加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在行右睾丸固定术时,发现右精索中部,精索内筋膜下有一枚扁黄豆大小结节,淡黄色。摘除后送病检,报告为

    1990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索内异位肾上腺皮质一例报告

    彭弋峰;胡盛泽;肖云;汪宝琮;

    <正> 患男,4岁。因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肌注HCG3个疗程无效而就诊,诊断为双侧隐睾。1987年4月3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阴茎较同龄男孩大,包皮过长,阴囊发育差,空虚。双侧腹股沟内环处扪及花生米大小包块,质中,表面光滑,能移动,压之有胀感。B超:右睾位于内环处,左睾位于内环上腹腔内。4月21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双侧睾丸固定术加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在行右睾丸固定术时,发现右精索中部,精索内筋膜下有一枚扁黄豆大小结节,淡黄色。摘除后送病检,报告为

    1990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误诊病毒性肝炎二例报告

    郭世荣;

    <正> 肝肿大为伤寒的常见体征,但对早期出现黄疸HBsAg(+)时,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将我院收治的两例报告如下: 例1 男,18岁,因高热10天伴黄胆,肝功能II20~U、ALT1430~U、TTT4~U、ZnTT4~U、HBsAg(-),由他院拟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转入我院。体检:T 38.5℃,P 80次/分,巩膜黄染(+),心肺(-),全腹无压痛,肝肋下1.5cm,莫菲氏征(-),脾肋下2cm,余(-)。按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5天后,体温仍持续在38.5~40℃,精神略萎,巩膜黄染加深,肝脾肿大较前明显,复查肝功能SB144μmol/L、ALT268~U浊絮试验均正常;甲、乙型肝炎血清免疫

    1990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误诊病毒性肝炎二例报告

    郭世荣;

    <正> 肝肿大为伤寒的常见体征,但对早期出现黄疸HBsAg(+)时,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将我院收治的两例报告如下: 例1 男,18岁,因高热10天伴黄胆,肝功能II20~U、ALT1430~U、TTT4~U、ZnTT4~U、HBsAg(-),由他院拟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转入我院。体检:T 38.5℃,P 80次/分,巩膜黄染(+),心肺(-),全腹无压痛,肝肋下1.5cm,莫菲氏征(-),脾肋下2cm,余(-)。按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5天后,体温仍持续在38.5~40℃,精神略萎,巩膜黄染加深,肝脾肿大较前明显,复查肝功能SB144μmol/L、ALT268~U浊絮试验均正常;甲、乙型肝炎血清免疫

    1990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显微神经束膜缝合治疗周围神经断伤

    程华强;

    <正> 我院自1980~1987年共修复周围神经断伤123例,其中应用显微神经束膜缝接11例,疗效佳良,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1例中,男10例,女1例。桡神经断伤1例,指神经断伤1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最长7年,最短6个月,平均24个月。除1例减轻工作、1例失访外,余均恢复了原工作。典型病例例1 施某,男,22岁,电工。患者于1985年5月27日因电机叶轮绞伤致右小指近节基部完全离断,行断指再植。手术显微镜下游离出右小指尺侧指神经3束,桡侧指神

    1990年01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显微神经束膜缝合治疗周围神经断伤

    程华强;

    <正> 我院自1980~1987年共修复周围神经断伤123例,其中应用显微神经束膜缝接11例,疗效佳良,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1例中,男10例,女1例。桡神经断伤1例,指神经断伤1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最长7年,最短6个月,平均24个月。除1例减轻工作、1例失访外,余均恢复了原工作。典型病例例1 施某,男,22岁,电工。患者于1985年5月27日因电机叶轮绞伤致右小指近节基部完全离断,行断指再植。手术显微镜下游离出右小指尺侧指神经3束,桡侧指神

    1990年01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鱼鳞病一例报告

    徐时百;林文顺;谢玉增;

    <正> 患儿,男,3天。1988年2月30日入院。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全身皮肤蒙一层黄色包膜,紧而发亮伴轻度水肿。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妊娠期身体健康,未用任何药物。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肛温37.8℃,脉搏140次/分,呼吸38次/分,体重3100g。全身皮肤犹如一层干燥的火棉胶样薄膜,发亮,四肢屈曲,伸展时皮肤扯紧。眼角膜干燥,结膜充血。面部皮肤紧张呈张口状,吞咽功能尚好。心肺未见异常。手足如蜡状、水肿、僵硬,颈、肘、腹股沟处皮肤有条状皲裂,少许渗液(见图1*)。外周血白细胞17.2×10~9/L、N O.58、L 0.40、M 0.02。皮肤病理检查:毛囊口角化,表皮

    1990年01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鱼鳞病一例报告

    徐时百;林文顺;谢玉增;

    <正> 患儿,男,3天。1988年2月30日入院。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全身皮肤蒙一层黄色包膜,紧而发亮伴轻度水肿。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妊娠期身体健康,未用任何药物。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肛温37.8℃,脉搏140次/分,呼吸38次/分,体重3100g。全身皮肤犹如一层干燥的火棉胶样薄膜,发亮,四肢屈曲,伸展时皮肤扯紧。眼角膜干燥,结膜充血。面部皮肤紧张呈张口状,吞咽功能尚好。心肺未见异常。手足如蜡状、水肿、僵硬,颈、肘、腹股沟处皮肤有条状皲裂,少许渗液(见图1*)。外周血白细胞17.2×10~9/L、N O.58、L 0.40、M 0.02。皮肤病理检查:毛囊口角化,表皮

    1990年01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