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专家笔谈

  • 弥漫型胃癌的分子发生学研究进展

    彭敦发;

    <正>目前胃癌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列前五位[1]。东亚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世界上胃癌最高发的国家[1]。按Lauren分类法[2],胃癌在病理学上可分为弥漫型及肠型。两型胃癌在发生学上及分子病理学上均有明显不同[3-4]。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5]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胃癌的分型关系不确定。肠型胃癌往往有比较明确的癌前病变,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有关[4]。相对于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缺乏明确的癌前病变,其进展期癌细胞多呈单个或小群分散在间质中,收集困难,因而对其

    2013年05期 v.32;No.148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础医学

  • 光镜下伯氏嗜木螨主要发育期的形态学观察

    陈琪;刘婷;孙恩涛;姜玉新;李朝品;

    目的:观察伯氏嗜木螨的主要发育期形态。方法:采集某饲料厂饲料样本,分离其中孳生螨,纯化后清洗,制备标本玻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结果:光镜下见雌性成螨躯体无色,表皮光滑有光泽,足4对呈淡棕色,体圆且膨胀明显,背部刚毛4对。除顶内毛外,所有躯体背面刚毛几乎完全光滑并在基部加粗,生殖感觉器大且明显,肛门周围6对微小的肛毛。雄性成螨螨体较雌螨小,呈纺锤状,背面刚毛较雌螨长,除生殖区有明显骨化的阳茎和圆形的肛门吸盘外,其他结构与雌螨基本相同。卵长椭圆形,无色半透明,内常见未发育成熟的幼螨。幼螨足3对,在基节Ⅰ区可见较长的中空管子———基节杆(CR)。结论:光镜下观察到伯氏嗜木螨的主要发育期形态,拟为鉴定此螨提供更加直观与客观的依据。

    2013年05期 v.32;No.148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尖吻蝮蛇毒PCA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王斐;张根葆;黄璐;徐平;皇甫政彤;吴娟;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血浆蛋白C激活物(protein C activator,PCA)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即对照组(C group)、假手术组(S grou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group);通过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电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含量,凝血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MI组心电显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QRS波群形态改变,T波增高;与S组相比较,AMI组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1 h即显著降低(P<0.05);2 h后EPCR含量明显减少(P<0.05);APTT明显缩短(P<0.05)。结论:以尖吻蝮蛇毒PCA制备的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试剂可较灵敏地反映心肌梗死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

    2013年05期 v.32;No.148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眼镜蛇毒对大鼠脊髓Nestin和BDNF表达的影响

    王继胜;丁见;吴锋;熊克仁;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对大鼠脊髓Nestin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眼镜蛇毒组,每组8只。眼镜蛇粗毒以0.5μl/kg注入左后肢内侧复制蛇伤模型,30 min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腰段Nestin和BDNF的表达。结果:眼镜蛇毒组大鼠脊髓腰段前角和后角Nestin和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着色较深,眼镜蛇毒组脊髓Nestin和BDNF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眼镜蛇毒致伤后,脊髓灰质Nestin和BDNF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参与脊髓损伤的代偿性修复。

    2013年05期 v.32;No.148 356-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L-17和AHR在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的表达

    镇兰芳;张六通;

    目的:检测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以期寻求AHR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HR水平。结果:CIA大鼠IL-17和A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成功建立的CIA模型中,IL-17、AHR大量产生,提示AHR可能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2013年05期 v.32;No.148 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PKP和PV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王强;贺华正;朱劲松;董利军;徐宏光;

    目的:探讨PKP或PVP结合过伸复位法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复位作用,对两者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对2007年11月~2012年10月间行PKP的21例患者和行PVP的45例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记录每个病例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手术前后椎体复位情况、随访终点时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Cobb角来测量),并将两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显示两组病例VAS评分、椎体复位情况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在VA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别,但PKP具有更好地复位和改善椎体后突畸形效果。结论:PKP和PVP均能减轻疼痛,增加椎体强度。PKP能更好地复位压缩椎体,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椎体后突畸形。

    2013年05期 v.32;No.148 362-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种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姚杰;张大发;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42例、完全胸腔镜组67例及常规开胸组37例。疗效观察及评价指标为:平均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天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与完全胸腔镜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前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胸腔镜组(P<0.01)。常规开胸切口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治疗费用介于两者之间。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毕竟有切口存在,未能达到真正的微创,年轻患者不愿接受。电视胸膜腔术治疗除费用相对较高外,其他优势明显,易被患者接受,必将成为常规开展术式。标准后外侧切口术现已基本不用。

    2013年05期 v.32;No.148 36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管状”胃食管吻合在近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对比研究

    张修稳;韩玉龙;潘宏波;孙继林;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在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进展期贲门癌患者66例,分别施行"管状"胃-食管吻合的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实验组34例)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2年消化道症状、体质量、近期存活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2年随访,两组均无复发和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施行"管状"胃-食管吻合的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不会降低其近期生存率,且可改善生活质量。

    2013年05期 v.32;No.148 368-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胰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周芳芳;卢林明;

    目的:报告1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复习相关文献,并探讨胰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中报道的病例。结果:该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巢状和腺管状结构,典型的巢状区域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即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结论:胰腺黏液表皮样癌较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易误诊为胰腺腺癌;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由于罕见性,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需进一步研究。

    2013年05期 v.32;No.148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汪丽儿;

    目的:评价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85例因急性腹痛而就诊的急诊或住院的病人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及尿胰蛋白酶原-2,按照《胰腺炎诊断标准》判断是否患有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组和非急性胰腺炎组,计算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性能指标,以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统计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的ROC曲线及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在尿液中持续时间。结果: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89.2%,敏感度97.9%,阴性预示值97.1%,阳性预测值92.2%,准确性94.1%。与血清淀粉酶比较P>0.05,与尿淀粉酶比较P<0.05,尿TPS-2、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60、0.823、0.821。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简便、快速、微量、特异,为AP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提供更加特异、准确的诊断依据。

    2013年05期 v.32;No.148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托吡酯加药治疗丙戊酸控制不佳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

    杨泳;

    目的:探讨丙戊酸单药治疗不佳患者联合托吡酯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入选门诊经丙戊酸治疗3个月以上且仍有每月发作1次以上的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面发作及全面性发作三种发作类型的癫痫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妥泰治疗。以治疗前12周内患者的平均发作频度为基线,与托吡酯加药治疗后12周维持治疗期平均发作频度进行比较。结果:入组30例患者中退出4例,无发作5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1%。结论:丙戊酸单药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无论部分性发作还是全面性发作,加用托吡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本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体质量减轻和反应迟钝。

    2013年05期 v.32;No.148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连续1016例经腹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柯彬;史良会;黄伟;

    目的:分析经腹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治疗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间两所医院行经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腹全胃切除1 016例,住院期间有并发症154例(发生率为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OR=1.741,95%CI:1.182~2.565)、手术时间长(OR=2.114,95%CI:1.467~3.054)和术前有合并症(OR=1.501,95%CI:1.024~2.201)与经腹全胃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手术持续时间长和术前存在合并症可能是经腹全胃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2013年05期 v.32;No.148 379-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童昌军;谈雅吟;高峰;张卫东;

    目的:旨在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找出导致内瘘失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有效的预防内瘘失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并长期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53例次内瘘手术患者,男76例次,女77例次;患者平均年龄(54±18)岁。我们对患者原发病、血脂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钙磷乘积以及间期体质量增长等六项指标进行量化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37例次发生内瘘失功,患者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幅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患者过高的间期体质量增幅、糖尿病为原发病、高水平的LDL、血红蛋白的异常和钙磷乘积的过高都是影响内瘘功能状况的重要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避免高危因素的存在,早期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减少内瘘失功的情况发生。

    2013年05期 v.32;No.148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高负压引流系统在小儿巨大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陈晨;高群;卢贤映;张振强;

    目的: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PFM,德国PFM医疗集团生产)在小儿巨大脓肿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l月收治的20例(>3cm)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脓肿的部位分别采用不同径路的小切口脓肿切开排脓联合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术后持续引流术,同时应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对并发的各种基础疾病请相关科室协同处理,重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作相应的处理。结果:20例患儿治疗7~14 d皆痊愈出院,有效治愈率100%。结论:小切口脓肿切开排脓联合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术后持续引流术表现出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术后便于患儿活动,无需更换脓腔内引流纱条,无需更换引流瓶,能明显减轻换药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医师的工作量,愈合快,且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外观美观,尤其针对深部且较大的脓肿效果更好,故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2013年05期 v.32;No.148 38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管栓塞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伴骨盆骨折多发伤

    鲁厚清;姚宜斌;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血管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伴骨盆骨折多发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8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多发伤伴有骨盆骨折患者,经必要的生命支持,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实施DSA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术。18例患者中12例需机械通气,13例液体复苏同时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基本生命体征,6例血管造影前已行紧急手术。结果: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出血。经血管栓塞后休克指数改善,酸中毒纠正、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每小时尿量明显增加。1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况改善;14例痊愈。结论: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是救治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3年05期 v.32;No.148 38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体会

    李宁;

    目的:观察早期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和影像学改变。结果:溶栓前后24 h 3例评分降低≥10分,3例患者评分降低>5分而<10分,1例降低<5分。3例患者出院时GOS评分为5分,2例4分,1例3分,1例1分。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需严格把握溶栓时间窗、适应证与禁忌症。

    2013年05期 v.32;No.148 390-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邹武军;洪玉彩;

    目的:分析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5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方案,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加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的治疗方案。结果: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治疗组中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两组相比较临床效果具有差异(P<0.01)。结论: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3年05期 v.32;No.148 3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临床初步应用

    胡秋石;梁双超;司春强;薛清泉;夏友传;冯桂林;胡骥琼;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bdominl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的手术操作要点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2年6月在我科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应用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治愈25例,术后死亡1例;发生内瘘共4例。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腔内隔绝术(EVAR)是一项革命性的微创技术。术前的精确测量,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及时恰当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命安危。

    2013年05期 v.32;No.148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较

    孙丽萍;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8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1次/d,3~5 d为一个疗程,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10 mg/(kg·d)序贯治疗,服3 d停4 d,连用2~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20~30 mg/(kg·d)静脉滴注,1次/d,7~14 d为一个疗程,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序贯治疗2~3个疗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97.61%和95.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局部静脉疼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方便、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05期 v.32;No.148 397-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麻醉医学

  • 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前静注地塞米松对血糖及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王晓霞;黄太满;施明美;冯江;俞春芳;刘伟;崔翔;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前单剂地塞米松对血糖及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地塞米松组(D组)静注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组(S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测定用药前和用药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和60 min血糖;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第1天CD14/HLA-DR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第1天CD14/HLA-DR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麻诱导前单剂地塞米松10 mg不影响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单核细胞功能。

    2013年05期 v.32;No.148 399-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ICU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22例体会

    黄秀峰;谢冰昕;张宗耀;李丹;

    目的:总结在ICU行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2例ICU患者行床旁经皮气管穿刺扩张切开术。结果:22例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6±4.25)min,3例手术困难再次气管插管重新穿刺完成,3例术后切口渗血,2例术中置入假道,辨别后重新穿刺完成。结论:危重症患者行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创伤小的特点,但需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才能成功,在ICU有较高应用价值。

    2013年05期 v.32;No.148 40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影像医学

  • X线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俞咏梅;徐亮;张锡龙;陈基明;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检查,其中36例行CT检查,45例行MRI检查,21例同时行CT、MRI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按临床早、中、晚期将36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并与MRI显示的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下脂肪沉积、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骨侵蚀破坏进行比较。结果:X线检查显示处于0级的关节有10个,CT检查显示有6个关节提高了级别(4个Ⅰ级,2个Ⅱ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Ⅰ级的关节有10个,CT检查显示有4个提高了级别(3个Ⅱ级,1个Ⅲ级);X线检查处于Ⅱ级的关节有25个,有5个提高了级别;对于Ⅲ和Ⅳ级的诊断,两者诊断结果偏差不大。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同时显示X线平片和CT未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和脂肪沉积。但MRI对关节面下骨侵蚀的敏感性不及CT,CT上21例显示了19例,而MRI仅显示了9例。结论:AS的骶髂关节病变影像诊断,X线平片检查最为基本,但反映的是中晚期病变情况;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可判断病变处于活动期与相对静止期,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并可对疗效进行评估。

    2013年05期 v.32;No.148 404-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

  • 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其相关知识认知度的现状调查

    周桂花;汪萌芽;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及饮酒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等现状,并探讨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青少年饮酒知识行为调查问卷,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对芜湖市2所高校9个专业5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对大学生是否饮酒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饮酒者392人,饮酒率为70.13%,其中男生饮酒率(61.22%)高于女生(38.78%)(χ2=75.97,P<0.01),独生子女饮酒率(36.73%)低于非独生子女(63.27%)(χ2=9.28,P<0.01)。②男女生的每年饮酒频次存在差异(χ2=96.39,P<0.01);大学生的首次饮酒年龄一般在16~22岁,其男女生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11,P<0.01)。③大学生的醉酒情况以没有醉过或偶尔醉过为主,男女生之间在饮酒费用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84,P<0.01)。④父母对饮酒的态度(χ2=36.32,P<0.01)和老师的态度(谈论:χ2=27.86,P<0.01;不谈论:χ2=48.83,P<0.01)、父母的饮酒行为对大学生的饮酒行为也产生影响(χ2=10.55,P<0.01)。⑤大学生对校园内酒的可买性的知晓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0.10,P<0.01);大学生是否饮酒与体育锻炼频次间也有一定关系(χ2=33.51,P<0.05);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的饮酒相关知识认知度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χ2=8.95,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较为盛行,应加强饮酒负面影响相关知识的宣传,以预防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013年05期 v.32;No.148 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预防医学

  • 某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梁雅丽;姚应水;王金权;陈燕;丁书姝;宋建根;贺连平;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12级679名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该校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新生常模(P<0.05);SCL-90阳性检出人数为174,阳性率为25.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活不适应(OR=2.946,95%CI=1.768~4.911)、学习负担重(OR=1.857,95%CI=1.125~3.064)、家庭经济困难(OR=1.545,95%CI=1.042~2.289)、有睡眠问题(OR=2.541,95%CI=1.356~4.762)及产生性幻想(OR=2.171,95%CI=1.250~3.768)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这些因素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该校新生的整体心理状况优于全国大学新生常模,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针对影响新生心理的主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2013年05期 v.32;No.148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011年芜湖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

    艾东;黄志伟;金岳龙;陈燕;祁秦;贺连平;姚应水;

    目的:了解安徽省芜湖市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现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安徽省芜湖市9所中学7~12年级的2 459名中学生进行伤害状况调查。结果:芜湖市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7.3%。男生高于女生(χ2=20.998,P<0.01);中学生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内(占53.93%);伤害的发生以6、7月份较多;碰撞/跌倒伤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占50.24%),并以体育运动引起的碰撞/跌倒伤发生最多;伤害发生在是否接受过安全教育及认为伤害是否可以预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是否听说过意外伤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应针对男女生差异、体育运动伤害的多发性以及伤害的高发时间段特点有所侧重。

    2013年05期 v.32;No.148 418-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奴卡菌肺部感染一例

    叶重阳;陈亮;陆志伟;

    <正>1病例简介患者陈某,男,48岁,2011年12月于南京军区总院肾穿刺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综合征",后口服强的松20 mg/d维持治疗,每两月复查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尿蛋白维持在()~()之间,血白蛋白维持在20 g/L左右,2012年11月23日患者因双下肢水肿、加重1 d伴腹泻入我院肾内科。入院时查体:T 36.6°C,R 20次/min,P 94次/min,BP 128/80 mmHg,肾病面容,精神欠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双下肢中-重度凹陷性水肿,皮肤多处可见紫癜及瘀斑。入院后查WBC 20.9×109/L,N 0.981,ALB 18.5 g/L,尿素24.49 mmol/L,

    2013年05期 v.32;No.148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食道颗粒细胞瘤一例

    张莹;何向阳;钱才友;文琴;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农民,因反复纳差、乏力、腹胀两月入院,患者近两月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后腹胀明显伴活动后乏力,有上腹部嘈杂感,无进食梗咽,无明显反酸、嗳气、烧心,无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睑结膜不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不亢,

    2013年05期 v.32;No.148 42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结节性恶性间皮瘤三次手术一例

    孔胜兵;周世文;李忠山;李海宏;王志强;

    <正>恶性间皮瘤系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预后恶劣,多发生于胸膜、腹膜、心脏包膜[1-4]。胃恶性间皮瘤十分罕见[5],且胃恶性间皮瘤术后复发多次手术者鲜见报道。笔者近期诊治胃结节性恶性间皮瘤1例,经三次手术至今存活,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男,59岁。因消瘦乏力2月,门诊拟诊胃癌(溃疡型)于2010年4月1日首次收住本院普外科。检体:体形消瘦,腹平软,上腹部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

    2013年05期 v.32;No.148 430-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大学生科技园地

  • 大鼠脑内双核团电活动与多项生理指标的同步记录技术

    刘伟;汪伟伟;黄军;汪萌芽;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以同时观察脑内相关核团活动与生理反应的心理生理学实验技术。方法:在麻醉的成年大鼠(n=26)进行脑内奖赏系统关键核团腹侧背盖区(VTA)和惩罚系统重要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建立成年大鼠脑内双核团细胞外记录与多项生理指标联合记录技术,并对自发深呼吸反应和夹尾刺激反应时同步记录到的6项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①麻醉成年大鼠BLA放电频率高于VTA(n=26,配对t检验,P<0.01),且VTA与BLA的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36,P<0.01);②大鼠自发深呼吸反应期VTA电活动幅值减小(n=9,P<0.05),呼吸肌肌电幅值和皮肤电导幅值均增大(P<0.01);③在夹尾刺激时VTA和BLA的放电频率降低(n=12,P<0.001和P<0.05),心电信号RR间期缩短(P<0.01),但VTA放电频率在夹尾后比夹尾前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同步记录技术可以稳定记录脑内相关核团电活动和生理活动的变化,可能为药物成瘾脑机制等相关综合性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宜的实验方法。

    2013年05期 v.32;No.148 423-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年征订启事

    <正>《皖南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属综合性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数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本刊旨在传播医学信息,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和推动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进展。设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药学、时间生物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等栏目,既可

    2013年05期 v.32;No.148 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色医院 人文关爱 充满生机的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

    <正>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坐落于长江之畔的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风景区,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创办,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吴绍青、沈克非、陈翠贞等都曾在此工作,医院中医科李济仁教授荣膺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医院现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首批诚信医院、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省教育厅省

    2013年05期 v.32;No.148 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