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雯;郑超;王邦安;汪萌芽;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向运动神经元(MN)兴奋性突触传递的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iPCC局部电刺激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在14个测试的MN,观察到iPCC电刺激可在11个MN上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CC-EPSP),在1个MN上诱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CC-IPSP),在2个MN上诱发iPCCEPSP后复合有iPCC-IPSP的反应。iPCC-EPSP不仅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和膜电位依赖性,而且可以被低钙高镁溶液或TTX(0.1μmol/L)可逆性取消。荷包牡丹碱和士的宁能增大iPCC-EPSP,但谷氨酸受体拮抗剂APV(30μmol/L)和DNQX(1μmol/L)仅部分抑制iPCC-EPSP。结论:iPCC的激活可通过兴奋性突触传递调制MN的活动,其介导递质除谷氨酸外,可能还有其他递质的参与。
2013年06期 v.32;No.149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庞晓楠;林爱琴;李铁臣;
目的:通过对两种新鲜组织保存方法的比较,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用于抽提RNA的保存新鲜组织的方法。方法:采集人新鲜子宫内膜组织标本38例,其中26例组织用样本保存液(RNAstore Reagent)常温保存,12例组织冻存于-80℃冰箱,1周后提取总RNA。β-Act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两种方法检测。一种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透射仪下观察分析,另一种是使用ABI PRISM 7500 PCR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两组间β-Actin基因的光密度值和平均CT值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保存的新鲜组织标本均出现305 bp的目标带。OD值分别为2 368.24±678.01和2 493.35±696.181,平均CT值分别为13.64±3.31和14.08±1.57,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没有超低温冰箱的情况下,样本保存液(RNAstore Reagent)可以用来保存新鲜组织样本。
2013年06期 v.32;No.149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文奇;李先伟;刘艳;郝伟;杨解人;
目的:探讨红杉醇(sequoyitol,Seq)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灌服Seq[12.5、25、50 mg/(kg·d)]。治疗6周后,于末次给药后测定血糖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结果:Seq各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改善心肌纤维化,降低CK、LDH、CRP水平,下调心肌iNOS蛋白表达,降低心肌NO及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Seq可能通过抗氧化机制,下调心肌iNOS表达,进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2013年06期 v.32;No.149 439-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欢;姚海;郑书国;马玉红;张俊秀;杨解人;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型—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SD大鼠,首先建立空白对照组(NS ip,NS ig)15只,其余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180 mg/(kg·d)]联合灌胃三氯化铝[AlCl3,15 mg/(kg·d)]12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NS ip,D-gal ip+AlCl3ig),原花青素高剂量组(PC 40 mg/kg;D-gal ip+AlCl3ig),原花青素低剂量组(PC 10 mg/kg;D-gal ip+AlCl3ig),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VitE 10 mg/kg;D-gal ip+AlCl3ig),每组15只,继续给药8周后,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变化;海马匀浆检测其中NO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区的神经元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减少,海马匀浆中NO含量明显增加(P<0.01),nNOS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AD模型组相比,原花青素组可明显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降低海马中nNOS表达及NO含量(P<0.01)。结论:原花青素可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组织nNOS表达及NO含量有关。
2013年06期 v.32;No.149 44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艳;夏冬景;何凤琴;陈玲;杨玉玲;
目的:应用PCR-STR技术,研究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及毛根的基因型变化。方法:对44例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血液、口腔拭子及毛根进行分型。结果:44例患者移植后外周血检出单一供者基因分型,毛根均检出单一受者基因分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有16例检出单一受者的基因分型,28例检出供者、受者的混合基因分型。结论:移植后外周血干细胞可以转变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这对干细胞治疗各种血液恶性疾病及法医学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3年06期 v.32;No.149 450-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守财;储照虎;马领松;陈奕农;汪飞;
目的:了解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胆红素的变化,探讨胆红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收集患者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资料,计算梗死面积,进行NIHSS评分,同时ELISA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的水平,计算出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即胆红素比值,统计分析上述各因素、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与胆红素比值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明显差异,ACI组胆红素比值平均值为0.327±0.063。以胆红素比值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红素比值与饮酒史、冠心病史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他危险因素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将胆红素比值分为0.20~0.29,0.30~0.34,0.35~0.51三亚组,结果显示0.20~0.29,0.30~0.34两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而0.35~0.51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但胆红素比值的变化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
2013年06期 v.32;No.149 45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鲍胜华;张卫东;王泉;陈晓鹏;
目的:探讨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3月~2012年10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现回顾分析分层解剖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0.2)h,平均术中出血量约(200±30)ml,平均淋巴结清除数(24.2±1.4)个,平均淋巴结阳性数(3.6±1.2)个;平均住院日(22±1.5)d,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胰肠吻合口瘘。结论: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进行程序化解剖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血管骨骼化清扫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6期 v.32;No.149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光贵;姜小敢;鲁卫华;金孝岠;吴敬医;王箴;王涛;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7月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3例临床资料,分别于穿刺前、穿刺后第3天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发热、呼吸困难)及各项指标变化(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胆红素、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MOD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胆漏、肠道损伤、导管易位,导管滑脱)。结果:23例患者中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21例(91.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第3天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大部分生化指标及危重病相关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谷丙转氨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患者因穿刺后出血导致穿刺失败,1例经积极止血输血治疗后出血停止,另1例经外科手术止血。所有患者中发生胆漏1例(4.8%),经积极引流治疗后缓解;发生导管易位引流不畅2例(9.5%);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4.8%),后改为手术治疗;未发生肠道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及相关危重病评分,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2013年06期 v.32;No.149 460-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许田;肖平喜;张俊杰;朱建成;李小波;葛震;张瑶俊;陈绍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进一步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肾动脉斑块的特点,比较肾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索血管内超声检查是否增加X线曝光时间。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中,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获得稳定的肾动脉全程图像,能描述肾动脉斑块的解剖学信息,血管内超声扫查结果与造影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发现造影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肾动脉造影的重要补充,血管内超声检查未显著增加术中X线暴露时间。结论:血管内超声可以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常规筛查,是肾动脉造影的重要补充,不显著增加X线暴露时间。
2013年06期 v.32;No.149 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晓旭;许力;朱家胜;李树仁;王道明;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h vs(102±19)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2013年06期 v.32;No.149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耿耿;芮玉峰;李勇;吴家远;
目的:观察应用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6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全组60例均临床愈合,治愈率为100%。肋骨内固定手术时间50~90 min,住院时间为12~28 d,术后胸痛、胸闷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5~7 d可下床活动,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安全、固定可靠、组织相容性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2013年06期 v.32;No.149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刚;戴伟杰;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干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62p的影响并观察疗效。方法:将14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74例)和未干预组(73例),未干预组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加用丹红注射液,两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未干预组82.2%,χ2=4.1769,P<0.05;干预组CD62p治疗后下降(7.9±1.4)%,未干预组CD62p治疗后下降(4.6±1.1)%,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小板活化状态,并提高疗效。
2013年06期 v.32;No.149 47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正君;葛国朝;罗传瑜;方可;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12年我院胆内瘘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仅4例病人(14.3%)术前诊断胆内瘘,24例(85.7%)为术中发现;在胆内瘘类型中,75%(21/28)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4.3%(4/28)为胆囊胆总管内瘘,7.1%(2/28)为胆囊胃内瘘,3.6%(1/28)为胆囊横结肠瘘。全部病例均行胆囊切除,21例行十二指肠修补术,4例行胆总管探查、T管支撑引流(其中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胃修补(其中1例行胃部分切除并毕Ⅱ式吻合),结肠修补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为术中诊断;胆内瘘手术遵循切除胆囊、修补瘘口、通畅引流原则;腔镜治疗胆内瘘前景广阔。
2013年06期 v.32;No.149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显保;史仁杰;
目的:研究挂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术后疼痛、肛管缺损和肛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对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采用挂线引流疗法和一次性切开挂线疗法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肛管缺损、肛门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愈率均为100%,经半年以上随访,试验组远期治愈率为96.2%(25/26),对照组远期治愈率为100%(23/23),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χ2=0.004,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20±1.97)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20±2.30)d。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4.667,P<0.01);术后试验组疼痛积分平均为1.94±0.71,对照组疼痛积分平均为2.72±0.81,试验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5.118,P<0.01);术后试验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漏气漏液和肛管锁眼畸形,对照组有16例患者出现肛管锁眼畸形,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1.515,P<0.01);按照Wexner的肛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进行了评价,试验组的肛门功能评分为0.56±0.50,对照组的肛门功能评分为1.34±0.63,以试验组的肛门功能为优(t=6.935,P<0.01)。结论:挂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与一次性切开挂线术的临床治愈率、疗程相近,但在术后疼痛、术后肛管缺损、肛门功能评分方面较一次性切开挂线组为优。
2013年06期 v.32;No.149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飞;侯琼;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加顺铂方案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反应及疗效。方法:将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1例。放化疗联合组NP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即刻或休息1~2 d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NP方案化疗4个周期;单纯化疗组仅予NP方案化疗6个周期。两组均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放化疗联合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有所增加,但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3年06期 v.32;No.149 48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振阳;芮清峰;刘允乐;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年来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其中Aegisy先健滤器79例,贝朗等永久滤器47例,2例临时性滤器;导管溶栓97例,股静脉切开取栓31例;髂静脉球囊扩张23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5例。住院天数为12~30 d,平均(13.8±2.3)d。出院时患肢肿胀消退68例,肿胀明显缓解47例,另外13例治疗不满意。随访92例,其中58例基本无患肢肿胀症状;31例活动后患肢有轻度肿胀,休息后缓解;3例肿胀无缓解。本组无肺栓塞、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等,彩超是诊断的首选检查,针对不同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植入、置管溶栓、取栓、滤器取出等相应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理想。
2013年06期 v.32;No.149 483-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红霞;刘琍;
目的:探讨脉冲波对分娩镇痛,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T-4A疼痛治疗仪,对照组未采用镇痛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使用GT-4A疼痛治疗仪镇痛的病例较未使用GT-4A疼痛治疗仪的产妇,在其他产科处理相同的情况下,疼痛明显减轻,且对总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脉冲波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2013年06期 v.32;No.149 486-487+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秀英;
目的:通过护理指导强直性脊柱炎(AS,ankylosing spondylitis)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而判断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方法:将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护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对照组药物治疗加常规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改善差异,包括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四项指标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在强直性脊柱炎辅助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3年06期 v.32;No.149 504-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周怡;
目的:探讨两种分娩镇痛法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阴道自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80例,分为拉马策呼吸法镇痛组和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各40例。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程中胎儿心率变化和产后1min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在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上明显优于拉马策呼吸法镇痛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产程中胎儿心率变化和产后1min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组无痛分娩经过严密的观察护理,产痛明显缓解、产程明显缩短,而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提高了产科质量,实现了无痛分娩的理想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6期 v.32;No.149 5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学兰;李晶晶;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的干预下进行治疗,对比其监测的正确性、灵敏性,并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的病情观察、准确的PICCO测量以及日常的导管维护。结果:实验组PICCO监测心脏前负荷各种指标结果更加精确可信,在其干预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的监测(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做好导管护理和测量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尽早进行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2013年06期 v.32;No.149 510-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必霞;滕晓菊;
目的:总结放射性粒子I125植入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放射性粒子I125植入术治疗的14例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加强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结论:放射性粒子I125植入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靶区辐射剂量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加强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观察,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做好相关人员放射性防护及患者饮食指导,可有效地提高疗效。
2013年06期 v.32;No.149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江海娇;王筱润;陶爱莲;
<正>急性心肌梗死易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1],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以提高患者PCI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急性心包压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破裂、心肌穿孔等原因造成心包腔内积液,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严重受阻,心
2013年06期 v.32;No.149 514-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