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基础医学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刘沐熙;徐贤慧;王峰;汪萌芽;黄宏平;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给予雄性清洁级SD大鼠(180~200 g)7种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碳纤维电极测量技术和t DCS技术来研究t DCS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及下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的影响。结果:给予模型组大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21 d后,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减少(P<0.05),旷场实验总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的释放减少(P<0.05);给予tDCS(2 mA,30 min)刺激后,NE分泌增加(P<0.05)。用t DCS(2 mA,30 min,每天2次,连续4 d)刺激后,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增大(P<0.05),旷场实验总分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tDCS(2 mA,30 min,每天2次,连续4 d)组大鼠下丘脑NE的释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表现,这种作用可能与tDCS增加蓝斑到下丘脑投射系统NE的分泌有关。

    2019年02期 v.38;No.18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活性氧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坏死性凋亡中的表达及与RIP-1的关系

    丁婕;鲁理;杨南;董凯;

    目的:观察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活性氧(ROS)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表达以及z-VAD和Necrostatin-1干预下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首先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视网膜脱离组观察视网膜脱离不同时间点ROS和RIP-1的表达情况,借此选择最佳时间点为药物干预做准备。再将大鼠分为无视网膜脱离组(attached)、单纯视网膜脱离组(untreated)、z-VAD-FMK组、z-VAD-FMK+Necrostatin-1组,观察z-VAD和Necrostatin-1干预下对ROS表达的影响。通过视网膜下注入透明质酸钠构建视网膜脱离模型。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出内部RIP-1蛋白表达情况,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内视网膜ROS表达情况。结果:与attached组相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RIP-1、ROS表达增加,并且均于视网膜脱离后第3天达峰值,d3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实验结果显示z-VAD-FMK诱导的坏死性凋亡组ROS表达最高,而Necrostatin-1干预后,与untreated组及z-VAD-FMK组相比,ROS表达降低(P<0.05)。结论:ROS作为RIP-1的下游参与了光感受器细胞的坏死性凋亡,Necrostatin-1可以通过降低ROS的水平,对视网膜脱离后的视网膜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2019年02期 v.38;No.18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感染小鼠脾组织IL-35 mRNA表达及其意义

    李庆登;徐文琴;高云星;汤兴丽;余方流;

    目的:探讨H37Ra菌株感染后小鼠脾脏IL-35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清洁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感染4周组和感染8周组,每组10只。采用H37Ra菌株感染后,观察小鼠一般状况与肺组织病理,并检测肺部感染细菌数及脾组织IL-3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H37Ra菌株感染小鼠在不同时段其脾组织IL-35(EBI3亚基和P35亚基)的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8周组的脾组织IL-35的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感染小鼠后脾组织IL-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IL-35表达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2019年02期 v.38;No.181 112-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抑制PTSD对杏仁核TH的上调和BDNF的下调

    朱秀玲;鲁亚平;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酪氨酸羟化酶(TH)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改变,以及电针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构建PTSD模型,随机分为PTSD模型组(6只)和电针治疗组(6只),并另设正常对照组(6只)。电针组于造模第2天,给予电针"足三里"穴和"百会"穴,频率为2 Hz,时间30 min,每日1次,连续电针21 d。电针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杏仁核TH及BDN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模型组大鼠杏仁核BDNF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及强度均减少;与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电针组BDNF强度及数目均增加;TH(纤维长度及数目)强度在PTSD模型组较正常组增高;电针组TH纤维长度及数目较PTSD模型组降低;正常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可防止PTSD大鼠杏仁核TH的增加,并防止PTSD大鼠杏仁核BDNF的减少。

    2019年02期 v.38;No.181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陈友喜;谢贻祥;王传思;王永森;姚磊;杨玲;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BF)联合电刺激(ES)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DDC)的治疗效果。方法:60名DDC患者随机分入两组。最终46例完成研究,BF组21例,联合治疗组25例。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月的肛门直肠压力感觉指标、便秘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PAC-QOL)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便秘症状评分、PAC-QOL、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直肠初始感觉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指标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病人各指标均有所改善,联合治疗组优于BF组。结论:联合疗法对于DDC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BF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2019年02期 v.38;No.18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平衡测试系统在脑卒中平衡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吴明;龚雪阳;

    目的:探讨Tecnobody PK254P平衡测试系统应用于脑卒中平衡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平衡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Tecnobody PK254P平衡测试系统进行训练,对比两组训练后平衡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erg平衡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的睁眼及闭眼轨迹长度、外周面积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cnobody PK254P平衡系统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平衡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2期 v.38;No.18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孙青;潘俊杰;郭耀省;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妊娠物切除术治疗Ⅱ型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子宫瘢痕切开修复+妊娠物清除手术治疗的21例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对照组),以及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宫腔镜妊娠物病灶清除术治疗的33例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宫腔镜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β-HCG在住院期间下降均>80%,宫腔镜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是一种有效的Ⅱ型CSP治疗方法。

    2019年02期 v.38;No.18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56例足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引产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张丽娟;吴宇碧;廖滔;覃晓慧;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引产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孕39~40周的GDM孕妇3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分娩情况、母儿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及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12例宫腔感染,2例胎盘早剥,而对照组发生8例子宫过度刺激。结论:COOK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对GDM孕妇方便有效,选择引产方法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2019年02期 v.38;No.181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378例80岁以上老年人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张永军;鲁其乐;程陶玲;徐舒;俞武;王玲;袁永杰;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80岁以上老年人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及ST-T改变情况。方法:对378例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主要类型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00%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其中发生三种及以上的心律失常占24.34%,而且ST-T发生改变的占52.38%。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80岁以上老年人应定期常规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早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减少老年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9年02期 v.38;No.181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Ph-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及其临床分析

    徐又海;黄来全;齐晶;靳小可;黄东平;

    目的:探讨Ph~-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MPN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观察指标。探寻MPN治疗可能存在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就诊弋矶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58例MPN患者临床特征,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MPL突变,直接测序法检测CALR突变。结果:PV组JAK2~+表达的年龄高于JAK2~-表达(P<0.05),JAK2~+表达的WBC和PLT数高于JAK2-表达(P<0.05);ET组JAK2~+表达年龄高于CLAR+和JAK2/MPL/CLAR-表达(P<0.05),JAK2~+表达Hb数高于JAK2/MPL/CLAR-表达(P<0.05);PMF组JAK2~+表达脾大情况高于JAK2/MPL/CLAR-表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增高是PV患者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高龄、JAK2~+表达和脾大是ET患者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h~-经典型MPN患者中,患者临床特征与驱动基因突变类型密切相关。

    2019年02期 v.38;No.181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手术的疗效观察

    郭楠;丁锦;张莹;倪观太;

    目的:探索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以拓展单孔腹腔镜在妇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妇科2017年10月~2018年1月5例宫颈鳞癌IB1期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术,所有操作均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配合自制单孔PORT下完成,包括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等,术后随访时间8~9月。结果:5例宫颈癌根治手术均在单孔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80~260 min,平均(218.0±28.5)min,术中出血量30~500m L,平均(196.0±168.1)m L,术后疼痛VAS评分1~3分,平均(1.8±0.6)分,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96 h,平均(57.6±24.4)h,术后住院5~7 d,平均(6.0±0.6)d,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泌尿系损伤、血管损伤、淋巴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例患者脐部伤口愈合良好,伤口隐蔽,未见明显瘢痕,阴道残端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更多样本的研究评估。

    2019年02期 v.38;No.181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李光政;李苏皖;谢洋;张国桥;

    目的:评价关节镜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2018年7月关节镜下治疗粘连性关节囊炎的21例患者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比较手术前后的评分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2个月,平均(10±2.6)个月。UCLA术前评分总分(9.1±4.6)分、疼痛(2.8±2.0)分、功能(2.0±1.2)分、前屈活动(1.5±1.0)分、肌力(2.8±0.8)分。术后评分总分(22.0±4.1)分、疼痛(7.1±1.9)分、功能(6.1±1.7)分、前屈活动(4.2±0.7)分、肌力(4.5±0.7)分。术后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关节镜下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操作精确,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2019年02期 v.38;No.181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掌侧加压锁定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易移位C3型桡骨远端骨折

    马涛;王海生;朱文龙;胡斌;王寅泽;夏江;

    目的:探讨掌侧加压锁定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易移位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掌侧加压锁定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易移位C3型桡骨远端骨折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55.5±10.2)岁。术后3~6周去除外固定架,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活动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6)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或钉道感染及皮肤坏死等早期并发症,但有1例病人出现切口周围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3±1.3)周;末次随访无骨折移位,关节面轮廓良好、无塌陷,桡骨未见明显短缩等。掌倾角6~15°,平均(10.4±4.3)°;尺偏角18~25°,平均(20.8±4.2)°。腕关节背伸、屈曲、桡偏、尺偏、旋前、旋后功能良好。根据改良的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获优5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2%。结论:对于易移位C3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加压锁定钢板结合外固定架可较好维持骨折复位,可获良好的腕关节功能。

    2019年02期 v.38;No.181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足拇趾屈曲挛缩原因分析

    陈铁健;陈先进;章全;汪肖玮;蔡训;

    目的:回顾性分析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足拇趾屈曲挛缩的原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15~67岁。分析术后引起足拇趾屈曲挛缩原因。结果:50例患者获8~12个月随访,其中术后并发足拇趾屈曲挛缩3例,发生率为6.0%。3例经治疗后,足拇趾屈伸活动度随着时间情况逐渐好转,并在术后6月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功能;3例术后2周、4周、8周、4月、6月和8月VAS评分均较术后早期明显提高(P<0.05),且术后8月疼痛消失;足拇趾屈、伸肌群肌力逐渐增强,肌萎缩情况逐渐改善。结论: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足拇趾屈曲挛缩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应当重视随访工作,加强术后的康复锻炼,坚持长期有效的防瘢痕治疗及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术后足拇趾屈曲挛缩的发生。

    2019年02期 v.38;No.181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nm23-H1和β-catenin基因表达及意义

    王玮;王玥;段仁杰;曹慧茹;李铁臣;孙青;

    目的: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nm23-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的间质细胞和正常组的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表达的差异,探讨nm23-H1和β-catenin在EMs中的作用以及病理机制。方法:收集10例EMs患者的异位病灶(卵巢)和1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利用分离法,培养原代间质细胞,通过nm23-H1的siRNA的转染试剂作用24~48 h,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两基因在两组中的表达变化。结果:(1)在EMs的间质细胞中,nm23-H1的表达量较正常组降低,而β-catenin的表达量较正常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EMs组和正常组的间质细胞中,经转染后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减少,β-catenin的表达水平较前均有所增加,两者的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H1、β-catenin相互作用调控EMs的发展,β-catenin可能接受nm23-H1基因的调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2期 v.38;No.181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moove多功能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疗效观察

    张致亮;周艳霞;蒋祥龙;王静;傅超;周翔;张清华;

    目的:探讨Imoove多功能康复仪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Imoove多功能康复仪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对患者步态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的前足平均压力、后足平均压力、总压力值、步长、站立相时间、步速等数据均得到改善(P<0.05),步宽的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前足平均压力、总压力值、步速等数据对比,治疗组均有提高(P<0.05)。结论:Imoove多功能康复治疗仪在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方面优于传统的步行功能训练,但不能完全替代。

    2019年02期 v.38;No.181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刘彩欣;孙聚有;徐婧霞;刘鹏;郑凤云;周加军;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影响因素对及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透析患者6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患者24 h血压,检测24 h动态心电,采用液态芯片技术测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然后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数据、动态血压、动态心率与血清瘦素水平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血透患者瘦素水平与BMI、体质量、血磷、24HR、d HR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4、0.382、0.394、0.251、0.321;P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4、0.008);瘦素水平分别与24SBP、n SBP、n DBP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8、-0.286、-0.304;P值分别为0.035、0.024、0.016);(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吸烟、血磷为患者血清瘦素的主要影响因素;(3)高瘦素组患者24DBP、d DBP、n DBP均高于低瘦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39、0.044)。结论: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磷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瘦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瘦素水平与透析患者血压的升高有关。

    2019年02期 v.38;No.181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麻醉医学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鲁美静;张恺辰;程慧娴;葛伟;郑昌健;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患者40例,根据随机量表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均在入手术室前开放静脉通道,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HR、Sp O_2,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行TAP阻滞,T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5 mg/kg,C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常规行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记录患儿入室时,置入喉罩后1 min,手术开始切皮时,手术结束时,拔除喉罩时的HR、MAP;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采用Watcha评分法记录小儿术前术后烦躁程度,采用PAED量表评估小儿苏醒期烦躁程度。结果:对照组手术开始切皮时、拔除喉罩时,心率升高;拔除喉罩时的心率较手术结束时升高(F=19.150,P=0.000);与术前相比,两组置入喉罩后1 min血压、心率下降(F=3.741,P=0.013),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血压下降(F=15.304,P=0.000),实验组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低于对照组(t=2.083,P=0.044);PAED评分的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t=2.054,P=0.047)。两组均未观察到TAP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安全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能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小儿术后烦躁的发生。

    2019年02期 v.38;No.181 162-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欣母沛和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汪胜友;朱海娟;金文然;林武;方向东;

    目的:观察欣母沛宫体注射对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40例,分为A组和B组,A组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B组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术中记录基础值(T_0)、胎儿取出后1 min(T_1)、给药后1 min(T_2)、给药后5min(T_3)、给药后10 min(T_4)、给药后15 min(T_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给药前(0 min),给药后1、2.5、5 min的子宫收缩力进行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T_0~T_5数据显示SBP、DBP、HR、Sp O_2、CO(心输出量)、SV、SVR各时间点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T_0时比较,A组在T_1~T_5时CO升高,SVR降低;B组在T_1~T_4时CO升高,T_1、T_3~T_5时SVR降低,T_2、T_3时HR升高,T_4、T_5时DBP降低,T_2~T_5时Sp O_2降低。与T_1时比较,A组只在T_4、T_5时HR、DBP、SVR降低;B组产妇在T_2、T_3时SBP、DBP、HR、SVR升高,T_4、T_5时SBP、DBP降低,T_2~T_4时CO升高、T_5时降低,T_3~T_5时SV升高,T_2~T_5时Sp O_2均降低。两组间比较显示,Sp O_2、CO、S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时点A组比较,B组Sp O_2在T_3~T_5时降低,CO在T_5时降低,SVR在T_2、T_3时升高。B组胸闷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面部潮红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在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方面有明显疗效,但Sp O_2、CO、SVR血流动力学波动和胸闷的不良反应高于缩宫素。

    2019年02期 v.38;No.181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影像医学

  • 双源CT阶梯式剂量优化方案在儿童个体化胸部检查中的应用

    吴琛;吴莉莉;童梦玲;张超;周峰峰;

    目的:通过阶梯式减低CT扫描的重要参数——管电压,探讨不同管电压对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变化的影响,并分别评价肺窗与纵隔窗的图像质量,寻求双肺、纵隔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佳平衡点。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因支气管肺炎行胸部CT检查的60例患儿,以20 k V为一阶梯,随机将患儿分成3组,A组为120 k V,B组100k V,C组80 k V。计算各组的有效剂量(ED),并对各组肺窗及纵隔窗图像分别评分。结果:不同分组患儿的辐射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电压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明显减低,C组条件下患儿的辐射剂量比A组条件下平均降低约78%,比B组条件下平均降低约64%。不同管电压组患儿的肺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当的降低管电压不影响肺部疾病的诊断。纵隔窗图像各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低的管电压影响纵隔疾病的诊断。结论:阶梯式剂量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地寻找出双肺、纵隔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佳平衡点,做到合理的使用低剂量。

    2019年02期 v.38;No.181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常颈椎功能单位动态MRI表现的初步研究

    吴莉莉;丁俊;徐瑞;李周丽;陈基明;

    目的:探讨正常颈椎功能单位的动态MRI变化,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15年3月~2017年6月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的中立位、最大屈曲和最大后伸颈椎MRI扫描。测量3种体位正中矢状面颈椎不同节段的水平位移及角度位移,计算颈椎各节段及整体的活动度以及各节段运动百分数。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3种体位不同节段水平位移及角度位移的差异。结果:40名受试者共240个椎间盘纳入研究,Miyazaki分级法Ⅰ级160个,Ⅱ级,69个,Ⅲ级11个。中立位及最大后伸位颈椎序列连续,水平位移均为零,最大屈曲位时4例颈椎序列异常,C3~4、C4~5及C5~6最大过屈位与中立位及最大过伸位水平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101,P均<0.05)。最大屈曲位、最大后伸位时颈椎不同节段角度位移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3个不同体位在C3~4、C4~5及C5~6角度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471、20.812、55.038,P均<0.01),进一步比较,C3~4、C5~6中立位与过屈位和过伸位的角度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4~5中立位与过屈位的角度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4~5、C5~6、C6~7活动度及其对颈椎整体活动度的贡献均较大。结论:正常颈椎水平位移在最大屈曲和最大后伸时变化较小,角度位移在不同体位变化较大;C4~5、C5~6、C6~7活动度及其对颈椎整体活动度的贡献均较大。

    2019年02期 v.38;No.181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预防医学

  • 护理学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少勇;陈燕;金岳龙;姚应水;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校男护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学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对某高校382名未实习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护生专业认同感得分为78.37±11.66;非独生子男护生专业认同感高于独生子男护生(P<0.05);不同年级男护生专业认同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男护生专业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应多渠道、相关部门参与合作,以加强男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2019年02期 v.38;No.181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尿酸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查晓娟;江明菲;李荣;严颜;程茜;杨营营;王舒仪;文育锋;

    目的:探究大样本体检人群的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为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2016年安徽省某医院健康体检人群298 955例,收集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ge、HDL-C、AST、LDL、Smoke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而Sex、BMI、TC、Cre、BUN、ALT、Tbil、HTN、Drink为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773。结论:建立了本地区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模型,并以此构建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风险评估效果较好。

    2019年02期 v.38;No.181 180-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

  • 巴林特小组对心理学研究生自我觉察、人际交往与效能感的干预作用

    王莹;韩立欣;杭荣华;

    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对心理学研究生自我觉察、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名心理学研究生作为研究组,对他们进行为期9周的巴林特小组的干预,同时将另外20名心理学研究生作为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用自我觉察、人际交往能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施测,比较前后差异。结果:干预前后研究组在自我觉察、人际交往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总体评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自我觉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林特小组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学研究生自我觉察、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2019年02期 v.38;No.181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医学教育研究

  • 护理学专业文理科生解剖学课程学习效果比较

    赵健;吴梅;李怀斌;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文理科生在解剖学课程学习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2016级和2017级护理学本、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学课程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6级本科、2017级本专科的理科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均高于文科生(P<0.05)。从分数的分布区域观察发现,两个年级本科的理科生不及格人数比例均低于文科生,优秀人数比例均高于文科生(P<0.05),而专科的分数分布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学专业文理科生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上存在差异,提示解剖学教师需在"教"和"学"两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文科生的学习效果。

    2019年02期 v.38;No.181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王李卓;凌烈峰;徐蕾;孟宇;徐艳;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对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有2016年生物化学实验课任务的2015级临床专业本科生,共158人,随机分为PBL组和讲授式教学模式(LBL)两个组,一组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另一组采用LBL教学,课末以问卷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PBL组学生课堂气氛优于LBL组,且对课堂有较好的满意度。自评问卷分析结果显示,PBL组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掌握、课堂组织实施、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八个方面的评价均优于LB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BL教学法融入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2019年02期 v.38;No.181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护理学

  • 103例因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沈玉兰;张先翠;孙盼盼;潘玲玲;

    目的:探讨并总结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患者的特点和护理方法,提高临床诊断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3例因食用小龙虾致R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异性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30例,平均年龄(38.13±11.86)岁,女性73例,平均年龄(37.52±12.69)岁,年龄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小龙虾"后98.06%的患者出现肌肉酸痛,主要累及颈背部、腰部肌肉;其次分别为肌肉无力(89.32%),触摸痛(49.51%),胸闷气促(36.89%),面色苍白(19.42%)及恶心(12.62%)等。仅3例患者出现酱油色尿(2.91%),2例出现大汗淋漓(1.94%);所有患者经治疗护理后CK及CK-MB迅速下降,出院时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龙虾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掌握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9年02期 v.38;No.181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初始负重训练时间效果研究

    苗美玲;申芳;邓金伶;曹文娟;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初始下床负重训练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59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重建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A组(第3天负重)20例、B组(第5天负重)20例、C组(第7天负重)19例,3组患者均给予骨科一般护理及康复训练,然后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开始下床负重锻炼,评价3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和屈伸活动度(ROM)。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致伤原因、关节创伤程度、HSS评分、活动度、麻醉方法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HSS和ROM评分均高于入院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HSS及ROM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重建术在术后第5天开始进行负重训练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2019年02期 v.38;No.181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穿刺方法在超声导管头端定位下行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

    冯晓艳;蹇英;钱大钧;张晓芳;

    目的:比较两种外周静脉穿刺方法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及探讨在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下行儿童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PICC置管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采用超声血管定位下血管穿刺方法,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外周静脉穿刺采用盲穿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选择率、外周静脉穿刺时间、置管时间、置管中、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3.3%),贵要静脉穿刺选择率高(90.0%),外周静脉穿刺时间及总的PICC置管时间短,穿刺点渗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超声血管定位联合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行儿童PICC置管术操作方便,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9年02期 v.38;No.181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心源性休克1例

    韦中玲;黄来全;蒋艺枝;周蓉;余正芝;黄东平;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监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1例IgD型MM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在预处理治疗结束后第7天出现烦躁、胸闷、胸痛、腹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表现,心肌酶谱、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升高明显,心电图提示T波低平,异常Q波;给予利尿、强心、营养心肌、控制输液量等抢救治疗,患者病情控制。结论: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既往药物治疗史;在移植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心肌指标,及时发现、尽快诊断、及早治疗。

    2019年02期 v.38;No.181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主要反映科研、教学、医疗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短篇报道等栏目,欢迎院内外作者投稿。凡属国家级、省级科研资助项目或获奖成果论文,经审稿通过将优先发表。2本刊已入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

    2019年02期 v.38;No.181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介

    <正>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宣城地区人民医院)位于芜湖市康复路123号,始建于1949年,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整体划转皖南医学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933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多功能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是芜湖市、宣城市医保定点医院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2019年02期 v.38;No.181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