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基础医学

  • Orexin-A对脊髓腹角神经元基本电生理参数及尼古丁电流的作用

    黄艳;高凌云;朱苏月;张环环;汪萌芽;郑超;

    目的:研究orexin-A对脊髓腹角神经元基本电生理参数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作用。方法:使用7~12 d的新生SD大鼠。麻醉后,将含有腰骶膨大的脊髓分离并切片。用木瓜蛋白酶(papain,0.18 g/30 mL人工脑脊液消化切片并孵育40 min。显微镜下选取腹角,使用抛光的巴斯德吸管进行神经元的急性机械分离。对贴壁的健康神经元进行穿孔膜片钳记录。结果:①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状态良好,具有形状多样的胞体和完整的突起;②9个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有自发动作电位;③持续灌流orexin-A(OXA) 2 min后,在5例细胞记录到4个脊髓腹角神经元的自发动作电位放电频率增加了(63.64±5.25)%,幅度等参数无明显变化;④在15个神经元,有12例细胞给予0.3 mmol/L尼古丁诱导出内向电流,幅度为(142.97±75.02)pA,用100 nmol/L OXA进行2 min的预处理,可显著抑制电流幅度至(69.07±61.07)pA(P<0.001),抑制率为(54.75±22.62)%;⑤在9个神经元中有7例细胞给予尼古丁诱导的电流幅度为(129.31±69.38)pA,将100 nmol/L OXA共同施用于神经元,尼古丁诱导的电流幅度降为(68.61±34.98)pA,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orexin-1受体(OX1R)拮抗剂SB334867(10μmol/L)2 min后可阻断OXA对尼古丁诱导电流的抑制作用,电流幅值为(93.46±56.45)pA。因此,SB334867可完全取消OXA对尼古丁电流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另两例神经元,SB334867并未阻断OXA的抑制作用。结论:Orexin-A可能通过OX1R对脊髓大部分腹角神经元的尼古丁电流具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排除orexin-2受体(OX2R)也参与OXA作用的可能性。

    2019年03期 v.38;No.182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家猪脱髓核细胞基质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徐子昂;刘晨;肖良;王效;徐宏光;

    目的:制备家猪脱髓核细胞基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家猪脊柱髓核组织,并逐步经过胰酶、核酶及TritonX-100处理,得到脱髓核细胞基质,DAPI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及扫描电镜观察脱髓核细胞基质的物理形态特点,将脱髓核细胞基质溶于醋酸,制备成脱细胞基质膜,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基质膜上培养。在第1~5天采用CCK-8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髓核细胞基质膜上的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出的家猪脱髓核细胞基质肉眼呈白色糜状,DAPI染色发现无细胞残留。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脱髓核细胞基质由无序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通过CCK-8检测,5 d内细胞毒性分级在0级与2级之间。结论:家猪正常髓核组织能够进行脱细胞处理,且脱细胞后由无序的胶原纤维组成。脱髓核细胞基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生物工程支架选材标准。

    2019年03期 v.38;No.182 211-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Beta-TC-6细胞株中剔除Sidt2基因

    吕康甲;梁飞腾;郑慧豪;张杨;徐海平;董莹莹;高家林;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和电穿孔技术,在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Beta-TC-6)中剔除溶酶体膜蛋白Sidt2基因。方法:针对小鼠Sidt2基因设计向导RNA(sgRNA),sgRNA退火合成双链后克隆到px459载体中。测序鉴定成功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x459-Sidt2并大量扩增。使用NEPA 21高效基因转染系统将px459-Sidt2重组质粒电转到Beta-TC-6细胞中,电转染48 h后使用嘌呤霉素加压进行阳性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扩增冻存,得到Sidt2基因剔除混合克隆细胞株,提取细胞DNA及蛋白,利用T7酶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株中Sidt2的敲除效果。结果:成功构建靶向小鼠Sidt2基因的px459重组质粒px45-Sidt2。使用NEPA 21高效基因转染系统电转Beta-TC-6的最佳电转参数为脉冲电压150 V,脉冲时间5 ms,脉冲间隔50 ms,脉冲次数2次,电压衰减10%,电穿孔模式为正方向。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得到的Beta-TC-6阳性细胞中的Sidt蛋白表达缺失(P<0.05),成功在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Beta-TC-6)中剔除溶酶体膜蛋白Sidt2基因。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以及电穿孔技术,在相对难转染的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Beta-TC-6成功剔除Sidt2基因。

    2019年03期 v.38;No.182 214-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酚上调miR-21表达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学习记忆的机制

    丰亮;曹苏;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丙酚处理组、miR-21类似物组;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损伤侧海马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miR-21水平下降(P<0.05),空间记忆下降,自噬性死亡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上升(P<0.05)。而异丙酚处理能够逆转中动脉缺血引起的miR-21的下降,改善学习记忆,下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P<0.05)。miR-21类似物也能阻止MCAO造模引起的miR-21的下降、改善学习记忆、阻止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P<0.05)。结论:异丙酚通过上调miR-21从而阻止缺血再灌注海马细胞自噬性死亡和学习记忆下降。

    2019年03期 v.38;No.182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伴有MRI-T2WI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李逸峰;徐宏光;肖良;杨晓明;赵泉来;徐子昂;孙秀民;

    目的:比较伴和不伴有MRI-T2WI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于我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减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伴和不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及JOA评分缓解率差异;比较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椎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后JOA评分及JOA评分缓解率之间的差异。结果:10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髓内高信号发生率为71.28%。将101例患者分为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JOA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及JOA评分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72例伴有高信号的患者按照减压手术路径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JOA评分、JOA评分差值及JOA评分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较不伴者预后差。颈椎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9年03期 v.38;No.182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皖南地区脑卒中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特点分析

    栾迪;丁言运;王雅平;许慧芳;赵守财;

    目的:分析皖南地区脑卒中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从弋矶山医院药剂科获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所有行脑卒中风险基因检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排除非脑卒中和非皖南地区患者后进行分组。结果:皖南地区脑卒中人群中rs1801133(C677T)变异率为67.03%,其中纯合型变异率为19.02%。结论:皖南地区脑卒中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

    2019年03期 v.38;No.182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胱抑素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孔祥;程艺;袁银莉;华强;孟祥健;姚新明;王勇;夏礼斌;

    目的:检测甲亢患者胱抑素C(CysC)水平,分析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9例甲亢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ysC、甲状腺功能及其他临床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CysC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联。结果:甲亢患者血清CysC水平(1.44±0.26)mg/L较正常对照组(0.94±0.18)mg/L增高,P<0.05。甲亢患者CysC水平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谷草转氨酶(AST)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表明FT4升高是甲亢患者CysC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0.359,P=0.002)。结论:甲亢患者CysC水平升高,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

    2019年03期 v.38;No.182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的多模式光学影像学观察

    闫原野;王小中;丁婕;杨南;王一赛;鲁理;董凯;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患者的光学影像学检查结果,描述该类疾病特征性的光学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诊断为AZOOR的6例患者的眼科专科检查报告,并测量4例患者黄斑区域3个点的脉络膜厚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视野检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缺损,所有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均表现为椭圆体区反光带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5例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结果显示出不同大小和位置的高荧光区域,所有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的晚期均显示出不同大小和位置的低荧光区域。在黄斑中心凹鼻侧500μm处,对侧眼脉络膜厚度与患侧眼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r=0.970,P<0.05)。结论:AZOOR的主要影像学特点是视野不同程度的缺损,OCT检查中病灶处椭圆体反光带的异常,FAF检查中的高荧光区域以及ICGA检查晚期的低荧光区域,但这些特征可能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

    2019年03期 v.38;No.182 233-23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12例介入治疗

    方兴根;程少文;袁金龙;李真保;吴德刚;赖年升;赵心同;刘佳强;

    目的: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报道很少,本文探讨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临床、影像学特点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男3例,女9例,12例为破裂责任动脉瘤,12例均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Ⅲ12例,8(8/12)例为非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其中6(6/8)例采用单纯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5(5/8)例圆锥部残留显影,1(1/8)例动脉瘤和圆锥均不显影,另外2(2/8)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和圆锥一起闭塞,即刻造影不显影。4(4/12)例为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支架辅助栓塞1(1/4)例,其余3(3/4)例仅对囊泡栓塞,圆锥部分均显影。随访中7(7/8)例非原始大脑后起始部后交通动脉瘤成功随访,其中2例单纯栓塞者复发,再次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圆锥和动脉瘤一起栓塞;单纯栓塞者另外3(3/5)例动脉瘤稳定;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者随访动脉瘤及圆锥均不显影。随访中3(3/4)例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成功随访,支架辅助栓塞1例动脉瘤稳定,另外2例单纯对囊泡栓塞者复发,采用支架辅助栓塞保留圆锥部显影。失访病例为1例高龄患者。结论:圆锥状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需要采用复杂的方法治疗动脉瘤,圆锥状非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连同圆锥一起闭塞,为治疗复发及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2019年03期 v.38;No.182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巴曲亭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中的应用

    江斌;卓栋;张振兴;韩晖;徐陈;韩杰;

    目的:探讨巴曲亭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搜集2017年4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巴曲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应指标。结果:治疗组的Hb下降值、肉眼血尿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感染、肾绞痛、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各项凝血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PT、APTT、Fib都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PT、APTT、Fib指标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亭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手术中的止血效果确切,而且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2019年03期 v.38;No.182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癌血清中lncRNA HOTAI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刘锐;张鹏;程龙;徐振宇;彭辉;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HOTAIR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样本62例,正常体检对照血清样本62例,采用TRIzol LS分离血清样本中的RNA;采用qRT-PCR法检测所有血清样本中HOTAIR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血清中HOTAIR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组织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血清中HOTAIR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结果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 Ⅲ/Ⅳ期的前列腺癌血清中HOTAIR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Ⅲ/Ⅳ期前列腺癌血清中HOTAIR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的表达水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HOTAIR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6);血清中HOTAIR的表达值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71.0%,曲线下面积0.709;且血清中HOTAIR的表达与PSA值呈正相关(P<0.001,r=0.48)。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HOTAIR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HOTAIR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2019年03期 v.38;No.182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两种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疗效比较

    叶新;王小明;张应开;姚尧;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TAPP)中使用巴德3D-MAX补片与国产普通平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3D-MAX组和普通平片组,比较在TAPP中使用这两种不同补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疼痛、阴囊血清肿、阴囊血肿、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D-MAX组手术时间短于普通平片组,出血量低于普通平片组,住院费用高于普通平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MAX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阴囊血清肿、阴囊血肿、切口感染、术后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中使用3D-MAX补片效果确切,操作简单,但费用较高,3D-MAX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有一定优势。

    2019年03期 v.38;No.182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短期疗效对比分析

    朱少金;刘峰;余守强;丁伯应;龚荣福;任刚;熊克品;倪铮铮;陶新路;陶正;

    目的:对比研究腔镜食管切除术与开放式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腔镜手术(94例)与开放手术(1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淋巴结清扫个数增加(22.43±6.96 vs.16.92±8.56,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52±5.33)d vs.(5.72±5.84)d,P<0.05],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低(1 vs.12,P<0.05),术后声音嘶哑增加(9 vs.1,P<0.05);但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特别是肺部感染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食管切除术与开放式食管切除术相比,虽然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上升,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吻合口瘘发生率下降,清扫淋巴结数量增多,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具有较好的短期效果。

    2019年03期 v.38;No.182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3种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赵平;程加峰;耿家金;杨民;张永强;张强;汪洋;鲁斌;

    目的:比较腓骨高位截骨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及单髁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骨一科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组,即腓骨高位截骨术组(HFO组,30例),胫骨高位截骨术组(HTO组,30例),单髁置换术组(UKA组,30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切口愈合情况、HSS评分及WOMAC评分。结果:UKA组和HTO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HFO组(P<0.05),而UKA组和HTO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和HTO组总失血量均多于HFO组(P<0.05),HTO组总失血量多于UKA组(P<0.05);UKA组和HTO组总费用均高于HFO组(P<0.05),UKA组总费用高于HTO组(P<0.05)。3组患者HSS评分和WOMAC评分与不同时间点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HFO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WOMAC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HFO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间HSS评分和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O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HTO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HTO组术后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而HTO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术前(P<0.05);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5);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O组和UKA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WOMAC评分均分别低于术前(P<0.05),HTO组和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WOMAC评分均分别低于术后1个月(P<0.05),HTO组和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间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HSS评分和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HTO及UKA均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与HFO比较,UKA和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更确切,但费用更高、出血更多、住院时间更长。

    2019年03期 v.38;No.182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经旁路通道处理根管内器械分离的临床分析

    夏勇;苑迎娇;嵇步云;张平;

    目的:评价采用旁路通道法对发生器械分离的根管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3例发生根管内器械分离的患者,比较经旁路通道取出折断器械的实验组,及分离器械无法取出的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并根据1年内随访资料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旁路通道组治愈率91.66%(11/12),常规根管治疗组治愈率45.4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旁路通道是治疗根管内器械分离的有效方法。

    2019年03期 v.38;No.182 258-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同分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生殖预后分析

    王淑平;周群英;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同分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生殖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85例,其中0型组25例,Ⅰ型组33例,Ⅱ型组27例。3组患者均于宫腔镜下行电切电凝术切除肌瘤。统计3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率。3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子宫肌瘤残留率、再次手术率、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0型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术后3个月肌瘤残留率、6个月随访肌瘤复发率、再次手术率均低于Ⅰ型组和Ⅱ型组患者,Ⅰ型组低于Ⅱ型组患者(P<0.05)。3组患者中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患者妊娠率、足月分娩率低于未发生肌瘤残留和复发患者(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会导致患者生殖预后不良,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残留和复发率高,对生殖预后影响较大,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式降低术后残留和复发率,提高生殖预后水平。

    2019年03期 v.38;No.182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任俭;崔建明;黄俊杰;夏亚斌;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在胃上部癌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方式进行比较。方法:以黄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上部癌行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DC)组、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代胃术(RY)组和近端胃切除食道胃吻合术(GE)组。结果:所有病例距肿瘤远切缘>5 cm,切缘阴性,符合D2根治术的规范。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梗阻、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DC组患者的倾倒综合征、腹泻、餐后饱胀发生率分别是0.00%、3.03%和3.03%,分别低于RY组的16.67%、30.00%和83.33%(P均<0.05)。DC组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06%,低于GE组的50.00%(P<0.05),但与R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组和RY组术后1年的体质量大于术前的比例、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RY组,分别为78.79%vs 23.33%、(128.9±19.4)g/L vs(112.8±17.6)g/L和(349.9±20.6)mg/L vs(312.8±19.4)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患者术后1年的体质量大于术前的比例高于GE组(78.79%vs 50.00%,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能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2019年03期 v.38;No.182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低位子宫下段环扎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凌利;孔丽娜;马少平;李琴;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扎术控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8年3月前置胎盘手术共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方法手术共24例为对照组,低位子宫下段环扎术共5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均为6~7 d,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低位子宫下段环扎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减少子宫切除等优势,无需特殊材料,不增加患者费用及术后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3期 v.38;No.182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麻醉医学

  • 羟考酮联合戳孔浸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汪奇;王迪;柴小青;余骏马;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羟考酮联合腹壁戳孔浸润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LC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SR组)和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组(OR组)各30例。OR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和术后8 h静脉注射羟考酮0.07 mg/kg,SR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手术后48 h内患者OAA/S和VAS评分;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独立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地佐辛的使用量;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与SR组比较,OR组术后8 h内疼痛VAS评分降低,而总体满意度评分提高(P<0.01);OR组独立下床活动时间短于SR组(P<0.01),且地佐辛使用例数较少(P<0.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静脉分次羟考酮联合腹壁戳孔浸润罗哌卡因,可有效缓解LC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3期 v.38;No.182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王二凯;姚卫东;高尚龙;王欣;杨百武;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宿州市立医院行剖宫产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输注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术后12、24、48 h,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观察组产妇的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泵的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术后延迟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躁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12 h的血浆CRP、TNF-α、IL-10含量较组内术前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CRP、TNF-α、IL-10提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提高镇痛效果,促进产后恢复。

    2019年03期 v.38;No.182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影像医学

  • 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钱煜;张霞;江峰;杨灿秀;朱向明;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91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共91个瘤体),术前均接受高频超声和CT检查,依据瘤体直径将91个瘤体分为A组53例(瘤体直径>2.0 cm),B组38例(瘤体直径≤2.0 cm)。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出总体以及A、B两组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76.0%、75.6%,CT分别为72.5%、78.0%、65.9%,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84.6%、77.8%;CT分别为58.5%、61.5%、55.6%,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66.7%、71.4%;CT分别为92.1%、95.8%、85.7%,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高频超声诊断效率优于CT检查,而对于小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CT检查的诊断效率优于高频超声。

    2019年03期 v.38;No.182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彩色血流联合TI-RADS分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邬效柱;王亚兵;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联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分级)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30个甲状腺结节,采用TI-RADS分级并评估其彩色血流情况。结果: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I-RADS分级:1级、2级均为0;3级2个,6.67%(2/30);4级4个,13.33%(4/30);5级24个,80%(24/30)。彩色血流:0级0个;Ⅰ级为2个,6.67%(2/30);Ⅱ级5个,16.67%(5/30);Ⅲ级23个,76.67%(23/30)。将TI-RADS5级和彩色血流Ⅲ级示为恶性,单用TI-RADS分级法,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符合率为80%(24/30),单用彩色血流法,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6.67%(23/30),两者联合运用,超声诊断符合率91.67%(22/24)。结论:彩色血流联合TI-RADS分级可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符合率。

    2019年03期 v.38;No.182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口服治疗胃癌术化后甲胎蛋白异常升高1例

    韩诚正;王莹莹;王冠男;

    目的:观察运用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诊治胃癌术化后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例胃癌术化后患者出现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以叶天士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治疗,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华蟾素可能作用的基因靶点。结果:经治疗后,患者AFP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华蟾素对CASP2、CASP3、CASP8、CASP9、BAX、FAS及BID基因有着一定的调控。结论: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的治疗方案有助于诊治胃癌手术及化疗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03期 v.38;No.182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预防医学

  • 医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海燕;赵颖;郭晓芳;李野墨;金岳龙;常微微;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大学生未经检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UD)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该校学生UD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034人,UD的检出率为2.51%(26/1034),性别、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校外就餐者检出率为6.02%,高于较少校外就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的UD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χ~2=3.874,P=0.049),三餐时间不规律者UD检出率为4.74%,高于三餐时间规律者(χ~2=6.051,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D组睡眠时间得分、睡眠障碍得分和睡眠总分均高于非U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睡眠时间得分、高睡眠障碍得分和经常校外就餐可能是UD的危险因素。结论:校外就餐、三餐时间不规律、睡眠障碍均对学生UD的发病有一定影响,应引起家庭和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应加强UD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对有效预防U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9年03期 v.38;No.182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芜湖某医院389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黄少鹏;程鸣;张琪;陈杨;巴正;卓栋;

    目的:对芜湖及周边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为本地区结石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于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住院且手术取出或自行排出而确诊的38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标本,用红外光谱进行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389例泌尿系结石标本中男性患者254例,女性患者135例,男女比例1.88∶1。上尿路结石占总人数的93.83%,下尿路结石占总人数的6.17%。男性患者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女性患者结石成分以碳酸磷灰石为主。在所有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含有草酸钙成分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含有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及六水磷酸铵镁成分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女性患者(P<0.05);而含有尿酸铵、尿酸钠、磷酸氢钙、L-胱氨酸和羟基磷灰石成分的患者在男女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芜湖及周边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中,上尿路结石患者多于下尿路结石患者,混合型结石患者多于单一型结石患者,草酸钙是主要的结石成分,结石和性别有关联。

    2019年03期 v.38;No.182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

  • 巴林特小组对咨询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杭荣华;何洋;盛鑫;李慧;王莹;韩立欣;

    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模式的团体案例督导对咨询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法: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选取39名有职业倦怠的咨询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各13名。研究组接受2周1次、共10次的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案例督导,对照组接受同频次的常规案例督导。空白对照组暂不进行干预。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BI-G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基线期评估和干预后评估。结果:干预前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基线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基线值,自我效能感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去人格化和个人低成就感因子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衰竭和自我效能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职业倦怠各因子及自我效能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周后,3组组间的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均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情感衰竭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去人格化、个人低成就感及自我效能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改善咨询师的职业倦怠,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效果优于常规的案例督导。

    2019年03期 v.38;No.182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护理学

  • 116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詹凤丽;丁可珂;张楠;杨金花;张云;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TRUS-PB)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6~12月共116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对策。结果:1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活检,感染发生率8.6%(10/116),其中出现尿路刺激症状4例,发热4例,附睾炎1例,败血症1例;血尿发生率64.6%(75/116);血便发生率68.9%(80/116);血精发生率0%;排尿困难发生率15.5%(18/116);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3.4%(4/116);穿刺过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6.0%(7/116)。结论:穿刺前充分的评估和完善的肠道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可以降低TRUS-PB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9年03期 v.38;No.182 298-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康惠尔泡沫贴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面部压疮的效果观察

    汪大祝;曾红美;江海娇;

    目的:探究康惠尔泡沫贴预防无创机械通气(NIPPV)患者面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因呼吸衰竭使用NIPPV的患者90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康惠尔泡沫贴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普通纱布减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面部压疮发生率及面部皮肤不适症状。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22.2%),P<0.0)。观察组患者面部皮肤不适总体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77.08%),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皮肤压红和皮肤压痛症状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在皮肤灼热感和皮肤潮湿症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泡沫贴能够有效降低1期和2期面部压疮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2019年03期 v.38;No.182 30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联合口腔吞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陆红霞;吴萍;刘灿萍;朱燕;陈燕;魏琴;

    目的:探究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联合口腔吞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早产儿4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采用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联合口腔吞咽训练干预的早产儿43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恢复情况及喂养效果。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奶量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联合口腔吞咽训练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可有效促进其恢复并提高喂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3期 v.38;No.182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主要反映科研、教学、医疗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短篇报道等栏目,欢迎院内外作者投稿。凡属国家级、省级科研资助项目或获奖成果论文,经审稿通过将优先发表。2本刊已入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

    2019年03期 v.38;No.182 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介

    <正>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宣城地区人民医院)位于芜湖市康复路123号,始建于1949年,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整体划转皖南医学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933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多功能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是芜湖市、宣城市医保定点医院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医疗区域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现有职工810人,其中卫生专业

    2019年03期 v.38;No.182 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